西元1620年,一艘木製帆船乘載著102名清教徒從英格蘭普利茅斯揚帆而去,經歷66天的風雨,伴隨著一名船員的死去與一名嬰兒的出生,他們終於來到新大陸,開始全新的生活。

「啊,原來這就是夢想。」

這是眾所周知「五月花號」的故事,102個清教徒緊抱著移民的夢,就此開啟了移民新大陸的時代。

但也許你不知道,在移民的過程中,與五月花號同行的斯比維爾號的船員們,因為船身漏水返回倫敦,並放棄了移民夢。

在你的人生裡,你可以選擇上五月花號或是放棄夢想的斯比維爾,

但或許在選擇前,你也可以試著聽看看今天我們的爐邊談話。

你為何追不了夢?

美國經濟學家Larry Smith在〈你為何不會成就偉業〉演講中提到,我們無論聽過多少次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說或是聽到:「你必須要找到熱情,去成就一生的夢想。」無論下載過多少次、聽過多少次,我們仍然不會去做。為什麼?

我們不是不會作夢啊!最大的原因是,我們太懶;我們害怕,怕失敗、怕被嘲笑、怕追求夢想的代價。而在我們決定不去追求夢想的當下,我們會為自己找尋無數的藉口去支持我們「不追夢」的決定,例如上一段所提到的,沒時間、沒環境、我爸媽不允許,或是因為有小孩了、工作壓力大、沒有錢…等等。

找尋藉口不追夢的確能夠讓你感到溫暖且輕鬆,好像不追夢是一件多麼理所當然的事,但這卻無法對你的生活有任何幫助,不追夢,你仍然處在一個壓力很大的環境與生活中,錢與人際關係追著跑,每天過著沒有熱情的生活。

而這正是你無法成就夢想的原因,因為你不夠相信自己,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你的夢,所以你連嘗試都不想嘗試。

心理學的承諾與一致原理所說的正是人在對一件事情做下「承諾」後,他便會尋找各種理由去支持他的承諾,讓他的承諾看起來是「對的選擇」。

上述的「不追夢」,便是承諾與一致原理的最佳佐證。

打破心理界限 開啟追夢的起點

然而,能夠成就夢想的人,他們到底有什麼長處,總是能夠打破一般心理原理?為什麼他們不會找尋一堆藉口?

先讓我們回到「不追夢」的主要原因,不是那些看似事關重大卻事實上無關緊要的人事時地物種種理由藉口,而是─

恐懼。對失敗的恐懼、對嘲笑的恐懼、對危險的恐懼。

阿德勒《認知論》中提到,每個人都會依照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解讀一個客觀事實,也會對它做出不同的反應,但是這個反應是可以自我控制的。所以我得說,面對夢想,築夢者最大的不同,就是面對恐懼。儘管他們知道追求夢想的路上會有多麼艱辛、路途又有多麼遙遠,他們依舊願意花他們一生的時間去追求,而這就是「熱情」。

如一生摯愛 夢想持續的動力

熱情不是簡單的興趣而已。有時候我們在面試大學、面試工作的時候會說,因為我對生科有興趣,因為我對這工作有興趣。但那些都不是熱情,熱情是在一生之中,你愛它勝過任何事情,你願意為它犧牲時間,願意冒險願意失敗,就如同你的愛人一般,是你願意花一生去愛的,那才叫熱情。

Selfpick創辦人兼導演徐嘉凱大學畢業後沒有任何求職經驗,就直接踏上築夢之路,公司至今成立一年十個月,卻還是虧損狀態,創業至今沒有真正放過假,還不時受到前輩的冷嘲熱諷,說他吃不了苦,說年輕人總是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跑步。但他仍然勇敢面對夢想,堅持自己的戲劇作風,做出了驚艷台灣的網路影集Mr. Bartender風靡一時,做得努力,也過得痛苦,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因為,他對於戲劇製作,有那份「熱情」。

勇敢選擇一個有價值的失敗

當然,不得不說,勇敢追夢的你,也許還是會挫折失敗,然而生活中哪一件事不是面對失敗的挑戰呢?就算今天放棄追夢,工作、家庭、人際關係,仍舊埋藏著無數的失敗,「The course of life never did run smooth.」人生永無平坦之路,所以,與其在沒有熱情的生活裡失敗,何不讓自己的失敗更有價值與意義?唯有在熱情的挫折失敗中重新站起,才有細細品味人生的可能啊!

幾十年後,當你在面對孩子訴說他的夢想時,你的反應可以是:「孩子,我覺得夢想很好,但是不是有些冒險?曾經我和你一樣有過夢想,但是……。」你要如何說服孩子不去追夢?是不是只能承認自己曾經懦弱,不敢面對追夢的代價而放棄,並且找了一堆理由與藉口來取暖?

「人生來是為行動的,就像火總上向上騰,而石頭總是下落。」

火與石頭,你的人生,你自己作主,共勉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