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台灣下了雪,震懾了台灣人的內心。

而遠在英國的留學生,厭倦了學園內的意識形態,頂著寒冷,和來自北愛爾蘭的朋友一起走出校園,參加牛津的全球有效利他(Effective Altruism Global)年會。這個年會,也同樣震懾了年會中唯一的台灣人的內心─黃資雅。

尋找熱情的原點

「從小我就很想為這個世界帶來正面的影響力,也不斷地努力著。」

但也不是想想而已,黃資雅很重視實踐。小時候上完公廁會把掉到垃圾桶外的衛生紙抓起來丟回去,在路上看到亂丟煙蒂的人也會請他們以後不要再這麼做,真的很「利他」!大學後考取台藝大電影系,四年後卻發覺電影只是一種媒介,就算對媒介掌握精熟,但內容呢?對技術本身並不熱衷的她,畢業後決定轉換軌道,想追求了解世界脈動的知識,遠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全球化與發展碩士,企圖在研究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尋找影響力的所在。

 

雖然浸濡於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對現代社會的各種反思,校園內對特定意識型態,過於敏感的排斥以及過於純粹的追求,使她覺得好像活在美好泡泡裡。在2015年的八月,在北愛爾蘭朋友的邀約下,相伴前往牛津參加一年一度全球有效利他年會,在這次的年會中,黃資雅看到與校園截然不同的實際思想:一群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與學生齊聚會場,探討目前世界的重大議題與如何有效解決、有效實踐的方法。比起意識形態的紙上談兵,這裡的實踐更符合她的信念,經過這次的年會,黃資雅終於找到熱情的方向:「接觸有效利他以後,讓我知道小時候所奉行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應該改成『勿因小善小惡,而誤大善大惡』!」

什麼是有效利他?

「有效利他強調的是,如何理性地使用同樣的資源並實踐,追求最大化的善行。我們相信人人生而平等,那在我們行善時,當然能夠救越多人、正面影響的程度越大就越好,這是可以肯定的。」

在美國,訓練一隻導盲犬需要美金$42000(約126萬台幣),而在發展中國家治療砂眼只需要$40(約1200台幣),訓練一隻導盲犬的資源卻可以使840人不致失明,同樣都是幫助盲人,兩個方案卻有1:840如此龐大的差距!

而社會往往都會有這樣的認知偏差,導致善意資源的分布不均,台灣也不例外。還記得2011年日本震災嗎?當時世界捐給日本災民的平均金額是一人1000萬美金,而世界的其他角落,例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民眾,長期受熱帶疾病所苦,收到的均額一人卻只有45萬,兩者也擁有約22倍的差距!

 

「就像光是幫助發展中地區的孩童教育一樣,有些組織的對症方案無法鞭辟入裡,一味地帶入大量的書籍或教學志工,但有些地區的孩童因為疾病根本沒辦法去上學,又要如何受益於那些資源?」不得不說,很多時候,我們的善意都被「辜負」了,沒有發揮它們應該發揮的正面影響。

台灣到底缺少什麼?

在年會後,剛拿到碩士學位的黃資雅,在短短的六個月內跑遍英國、德國、還有美國舊金山參訪各個EA組織,積極參與有效利他的會議與組織實習,就是為了深入了解有效利他主義,並將它「帶回台灣」。

以一個留學生的角度看,台灣,到底缺少什麼?

「其實我覺得在台灣文化裡,很重視做事情的動機。」黃資雅說:「但別忘記有了動機之後是『實踐』!還是『有效的實踐』!」

行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可以幫助別人,所以偶爾也會想行善。但你的行善方案,到底能夠幫助到多少人?造成多大效益?常常我們對此都一無所知。

「我們自己在買東西的時候,都會貨比三家、斤斤計較,但在捐錢給別人時,卻不會,只要有給就好了。」

這樣「只重視動機」的行善方式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加深資源分布不均、效率不高等等的問題,使得社會問題無法真正被解決甚至拖延到無法解決的地步。

黃資雅認為,有些人會做出低效的行善是因為資訊不對稱,像很多人都不曉得原來訓練一隻導盲犬的資源可以拯救840雙眼睛,也很多人都不曉得相較於日本,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更需要那些「多出來的資源」,所以,若能讓這些想行善的人知道這些資訊,有效利他的想法自然會推廣出去。

回國至今,黃資雅在台灣推廣有效利他主義將近半年。從以為自己是一個瘋子,好像都沒人認同,到有一個團隊,一起努力推廣,現在,雙週一次的活動已經有二十多人參與,目前還是以英文的方式進行活動,通常有一半台灣人、一半外國人,目前她正在規劃明年的中文活動,希望能讓更多台灣人參與。

動機了,然後呢?

「動機了,然後呢?」

這句話不斷地在心中擺盪。我們時常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好的」、是往「讓世界更美好」的方向前進、我們「正在改變世界」,那就好了,動機固然重要,但動機只是一個開端,我們做的事情有「多好」?可以改變世界「多少」?動機之後的「有效實踐」也同樣不能被忽視。對正在幫助學生的教育組織而言,要如何去有效地實踐我們的目標呢?要如何不斷地突破,讓目標最大化?又要如何確定學生受到幫助之後的改變?在這次與資雅姐的訪談過後,深刻地了解到「有效利他主義」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紮實地、客觀地、有效率地實踐,讓這個世界「真的」變得更好的方式。

在台灣各個角落的你,是否正在為社會做著什麼事?在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之中,除了別忘了「動機」以外,也記得檢視自己「有無真正落實」,讓我們一起朝「有效實踐」前進吧!

有效利他主義中文社群:www.eachinese.org/

有效利他主義臉書粉專:www.facebook.com/effectivealtruismtaipei/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