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Kathy 2014.01.25

時間:2014/01/25 (六)

地點:接棒啟蒙私人會場

主持人:學與業創辦人,研究型作家謝宇程

受訪者: 鄰鄉良食 創辦人-陳宏欣。稻田裡的餐桌 創辦人-簡家旗

簡家旗:

以下我就簡單表述我自己。對我來說,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追尋真實自我的過程。我出生於台北十分,而後搬家至南投水里,住在蛇窯旁邊,在那裏度過我無憂無慮的童年。也許是因為父母的受教學歷不高,也或許是認為不過早給予我壓力的型態會更合適我,國中畢業後我選擇就讀宜蘭當地農業機械的五專,相較於普通高中,我更偏好其學術姿態。

在學校的授課過程中,我深深有感對於財富自由的觀念有多麼重要,加上自小父母從事木材業,耳濡目染的情況下,我開始了第一階段的人生思考。畢業服完兵役後我插大考取台大工管系,大學的學習時光是相當愉快的,攢了錢,畢業後我順利進入當時心中的夢想職業──金融業。

後來經過職場的洗禮,花費六年光陰,我終成為保險公司的專業投資經理人,那時恰逢金融海嘯。當時我相當震驚,深刻感受到這是由人性的貪婪,所推砌出的時代。因應本業而看見內幕紛亂的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在汲取錢財的過程中無意成為一個剝削他人的自利者?當資本主義發揮極致,金融海嘯某種程度而言是就是一個警訊──對像我這樣子的人提出警訊──於是我想,我可以做些什麼。

雖然當時的我還不太確定人生何以為重,但我確切明白現況並非我所願。我是在大自然這樣美好無爭的環境下成長,對我來說,就算不能帶給別人一如我所感受的美好,至少也不能成為我最不喜歡的模樣。

後來我離職了。之後我為拓廣自己的視野,收拾行囊一飛就是幾萬公里。

在不同的國家的所見所聞都深深震撼著我,也許經濟條件苛刻,但他們臉上的笑容都是那麼純粹,乾淨而璀璨。回台之後,一方面想著如何完成自己樂於分享的理念,一方面又想要如何能把我過去習得的專業相結合。於是我在2012年創辦了「稻田裡的餐桌」──有人說2012是世界末日,如果是這樣,世界末日的時候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也很好?

「稻田裡的餐桌」計畫理念

1 好玩   給予消費者趣味的體驗

2 幸福   透過大自然的場域,讓大家創造個人化的幸福感。

3 有價值 消費者會認為消費後得到的感受是美好的,非但僅於實質物品上的實

體滿足,而是精神、文明上的美好感受,我認為我們的經濟也能透過  這樣的方式更繁榮。

 

陳宏欣:

很高興有學弟的分享,我的經歷與學弟略為相似,先來談談我的生長背景吧。我是苗栗苑裡人,14歲的我就隻身北上求學。雖然我功課並不突出頂尖,但是我和同學們相處非常融洽,後來當班長服務大家,班上後來有30多位同學成為醫生,我們之間的情誼後來也給我很大的幫助。

我一直以來認為我是個聰明人,大學時代就藉BBS,利用台美CD價差做小小的貿易,獲利百萬,並且學了程式,這就是早期的電子商務。當兵的兩年,我在程式上更精益求精,甚至在部隊一樣藉由電子商務的型態,以幫軍中同仁買外食。後來我在長榮海運做貨櫃的業務,我的表現和薪資都不錯。但是工作不久就發現,大型企業的制度比較保守,在組織裡不容易有發揮的空間,並不是非常適合我的地方。

1999年我再度創業,架了網站賣保養品,與另外兩個合作夥伴一同打拼。本來我們的業績並不太好,但那時恰巧爆發SARS疫情,所有消費者都希望躲在家裡,那時,我們的營業額不減反增,2005年的營業額高達2億。但好景不常,很快發生了一場最大的人生打擊。當年因為,營運順利我們打算IPO〈公開增資發行股票〉,當時年輕太少不經事,沒有商學背景的我遇到了大型企業主的暗算。當年3月17日,也是我三十歲生日,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惡意併購,連我的同伴都被對方拉攏過去了。

在我三十歲生日的當天,我被自己創立的公司掃地出門,完全心灰意冷,台灣傳統教育下並沒有教你要怎麼去面對失敗。坦白說,窮途末路的我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我在新竹尖石找了偏僻的地點想要尋短,卻因緣巧會的遇見了一名神父,他知道我的苦處之後,開導我並且收留我,並讓我在那裡暫住。我沒有帶著錢,山上的農民與神父也說不要緊,只要我能幫他們負責照料田裡一部分的農作物。三個月以來的日子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人性最寶貴的良善面。

下山後我大量的借貸,即使負債1200萬,我依然希望購回股份。那時候的財務狀況真的很危險,幸好有高中時代和同學的友誼,這些醫師朋友為我籌措一筆資金,幫我先還了地下錢莊的費用,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後來考上政大MBA,對於工作後的我幫助極大。我常想,若我能夠及早學會基礎商業知識, 我也不至輕易地受騙。上課相當認真的我順利完成學位,往後我憑藉著我的專業,在淘寶網上再次創業,很快的還債完畢。

最後,遇見了我現在「鄰鄉良食」的co-founder。在我們創業的過程中,有許多農業上的細節都是學校所沒有教的,我雖正統農學院畢業,受過傳統學術教育,但直到現今,我仍時常有感產學無法接軌。學校授業的學術理論固然奠定我良好根基,但是能許多重要的實作知識,都是一步一步耕耘的農民傳授給我的。

我的人生轉折很大,但是我想告訴各位的是:「要相信,付出就會有收穫。」

台灣教育欠缺的東西:

  1. 教失敗
  2. 教實作
  3. 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

 

謝宇程:

感謝兩位與談人的分享,曲折的人生歷程讓我們受益匪淺。對於剛才的部分有些欲進一步了解的細節,由我來代表提問。

請問對您們而言,高中時期中做的哪些學習方式,後來覺得深有價值? 又有哪些是您們認為缺乏效益的學習?

陳宏欣:我的物理、化學向來欠佳。班上有學習良好的同學指導過我,他以自己翻譯後的筆記幫助我吸收理解,並將教科書艱澀難懂的詞彙轉換成較好理解的意涵。當時我便想,教師也許可以使用更淺白的方式授課,知識應該力求簡單要明瞭。另外,我個人贊同英文的重要性,現在有許多學術論文和即時刊論的部分,如我能流暢閱讀,那麼我可以習得更精準的知識。

簡家旗:五專畢業的我並不帶有太多學習壓力的色彩,學校氛圍並沒有限制「必須」得到什麼樣的成績,而如此不制式要求的教學方式相對適合我。當你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學習到你所想要的東西,不但沒有提供你其他的選擇,更逼迫你用一樣的方式與大家畢業,這會讓我覺得不太舒服,甚至可能比較直覺地去反抗。我在五專花不少時間在「玩」,這倒是讓我日後覺得最有價值的部分。

謝宇程:請問,五專時代你「玩」了什麼,這對於你的人生,有什麼影響?

簡家旗:在沒有繁重的課業壓力的前提下,我嘗試著拓展自己的視野,我去經歷很多事,這是我所謂的「玩」。我曾去ktv打過工,當時的經濟發展還不錯,小費給得相當爽快,我看著形形色色的人,體驗對我來說就相當多彩多姿。盡可能從事各種打工,接觸不同的人,會使自己的思維與眼界開闊。我認為教育是從這個角度學習的,不應該只存於學校。我個人認為學校給予我的功能性很低,足以支撐日後艱難的,多是自己的人生歷程。

謝宇程: 請問您們是怎麼去選擇您們的大學科系?你日後如何看待那時的選擇?

陳宏欣:其實我沒有計畫我要上什麼科系,我只決定一定要讀台大。那時候,我的成績不算好,但因為國文與三民主義分數很高,讓我上了台大農經系。

簡家旗:我選擇讀商管,是因為觀察家裡親友從商的經驗。我常常想的一件事就是:「我該做些什麼?」我的親人成功得早,當時台灣最熱門的是木材產業,親人從事五十年之久,如今成為木材大廠。看似夕陽產業的職業,在我親人的術業專攻之下,至今有相當穩定的營收,而且成為台灣相當小眾的市場。因此,我插大時希望學商管。

陳宏欣:我發現台灣教育有個相當大的問題。在我讀建中的時候,班上大多數的學生因為成績優異,早早就在17歲時被決定自己「應該要成為一個醫生」。如今他們大多不願意成為醫生,不是經由自己思索後所得出的答案,自然對自己的職業沒有熱情。而我們不同,我們都是一路走來,才會慢慢發覺自己真正想要些什麼。台灣很奇妙,重要的大事,好像在很年輕的時候便得做出抉擇。台灣缺乏遠見,並且商學教育應該要更普遍,讓更多人有經營的思維。

謝宇程:再請問,大學教育的過程中,什麼是對您們收穫最為豐碩的?

簡家旗:兵役結束後,我進入工管系,並且花較多的力氣念行銷與財務。我特別加重這兩個類型去學習,我選定這兩方面成為我的志願。又因為我本身是一個相當內斂的人,不擅長和陌生人說話,我想用實際的工作體驗來學習,因此我的第一份工作選定業務,讓我突破自己的局限。

陳宏欣:大學時代我更常被當,尤其是會計,初會和中會都被當過,修到大四,也因此我打下良好根基。會計是相當實用的一門學問,創業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現金流,維持適當的現金資源是相當重要的。請記住自己的機會成本與付出的人力成本。相對而言,對我日後用處不大的則是微積分。

謝宇程:可以說說你們在大學課程之外如何學習,有何收獲?

陳宏欣:大學時代,我很幸運的進入交響樂團,擔任社長。由於一首曲子需要眾多的人力妥善分配,因此協調溝通能力是不可避免的。當時我們團練的模式是「必須要具備救援投手」的概念,有些人得兼任多職。又鑒於同學的練習時段不一,我便親自設計了許多制度來提升社員參與練習的意願。妥善分配資源,選定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是我收穫最為豐碩的部分。

簡家旗:我覺得是談戀愛。談戀愛是讓自己很靠近一個人的過程,透過相處模式的不同,會更為深入的了解自己。這一點學校不教,但是卻佔用了人生非常大的時間 。我曾經也很挫敗,原來自己的價值觀與別人差異這麼大。我本身花了許多心思學習與人相處,在此鼓勵大家真誠的與你的對象深入交流。

謝宇程:既然有些挫敗這麼辛苦,那是什麼過程讓您覺得最深刻,影響最多的呢?

簡家旗:我們所受到的傳統教育下,男女都背負了許多社會價值觀,有些時候會造成自己的迷惘,有些時候會過度在意對方的眼光,這個道理與開公司是一樣的。我們也有可能過度討好消費者,對方也不見得滿意。但是,應該要了解自己的價值,不要妄自菲薄,或是輕易選擇放棄原則和自己的立場。至於戀愛,交往的過程會使人失去理智,情緒波動到無法控制的時候,你會明白原來自己有這麼多種面向,是不容易靠自己一個人能體悟的。

謝宇程:最後想問兩個問題,離開大學之後前往工作場域,在這之中學習到最多的事情是什麼?又是如何學習的?

簡家旗:進入金融業,在台研究國內產業個股時,我以台灣的面向來觀察,覺得很有意思。台灣主流是電子製造業,而你也會看到許多產業的發展歷程。現在看起來相當火紅的產業,也許過了30年就滄海桑田。人才投入需要時間培訓,當人才培育成功之時卻可能造成價值不對等──比方我現在看中農業──我認為農業價值被嚴重低估。台灣農業史百年有餘,我想可用過去經驗來深思,台灣能給農業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希望我們能帶給社會更多的幸福感,關注眾人的利益。

謝宇程:請問台灣這樣的農業環境,與您們所學過的商業知識如何相結合?

簡家旗:我個人屬於實際實行派。我向農民討教相關的農藥知識,對於所謂微生物的部分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我們會發現,台灣大多不願意投入更高成本的資本,以求維持整體農民的利益。我們抽絲剝繭來看,不願意投入更高成本的資本,原因可能在於必須要有迅速的回報,要求迅速就是因為薄利,薄利說穿了就是價值被低估。後來的思考邏輯就是商業模式的運作了。

陳宏欣:我和各位分享一下,台灣從十六世紀開始一直都是由農業起家。直到十九世紀,我們的紅茶依然是最大的東南亞輸出國,農業已逾四百年歷史。台灣優勢相當獨特,好比番茄區分幾十種,但是台灣能在一個區域全數種出。我常看到很多奇怪的現象,加工製成品的經濟價值很高,但是原產品價格卻低廉的不可思議。我個人認為農業對於世界的影響相當巨大,當農業供不應求,這很有可能造成戰爭。

 

Q&A

1. 成功與幸福的定義?

簡家旗:利己利人,有些東西需要時間才會有深度,我能建議的只是不要急。我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是心靈自由,不役於物。

陳宏欣:每天回家和家人一起享用晚餐。我的親人患了重病,於是我後來對於金錢都已經沒有太大的感受。我能最建議的,就是和所愛的人一起慢慢生活到老,珍惜身邊的所有。

 

2. 如何迅速達到成功?又如何避免失敗?

簡家旗:其實我認為太早成功不見得好,也沒有捷徑。每個人的脾性會造成每個人不同的人生結局,有些苦是一定要吃的,必須按捺著性子等候自己的成長。

陳宏欣:我認為現在的孩子需要有更多的觀察力,人生處處是風景,不應該只追求功利主義。台灣對大學的資源相當充裕,我建議大家有能力的閒暇之餘就盡可能的將學習視為人生的必經之路,不只為求學歷,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出自己能夠擁有的美好,不該怕吃苦。


接棒啟蒙教育沙龍,是一個聚集「對教育有深度熱忱專業者」的活動,我們提供一個有效場域,進行由專家生命經驗出發,而導出關於教 育,深度且有效的交流。參與者將在活動中,深入的認識一位「專業者」,其「生命經驗」,與「教育」間的關係。參與者也將進行交流,將所得與本身經驗結合, 認知到教育更深層實際的意義,而得以開拓其視野,精進其對教育的認知。

https://batonproject.com/category/善意足跡/教育沙龍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