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在各大文章與媒體或名嘴節目上談到現在的大學生或高中生沒有批判性思考,究竟什麼是批判性思考?而它的重要性到底占多少比例?可謂乏人問津。現代的學生畢業後,就要經歷複雜世界的各種挑戰,本文作者認為只有批判性思考並不足夠,認為要用更宏觀的視野看待每一件事物,而接下來就是本文要談的概念:全局思維。

人工智慧的全局思維

不久前每個人都見證到Alpha Go打敗圍棋高手的奇妙歷程,這兩位在世界上有名的圍棋高手分別是韓國棋手李世乭與中國棋手柯潔九段,自己在網路上查了資料後,才得知這兩位棋手都是圍棋界非常年輕的天才棋手,在職業比賽和段數比賽皆取得優秀的成績,這個事實讓我非常訝異,如果說兩位都是經驗老道的棋手,常理來說是不會因大型比賽而怯場,這樣從另一面相來看就是Alpha Go本身的圍棋實力高於兩位圍棋高手。

從結論來看,我們應該要來思考為何Alpha Go有這麼強大的運算能力,曾有個中國學者說過人工智慧要在古老的圍棋上取得勝利,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達到高手的水平,因為圍棋本身是很複雜的策略遊戲。但現今的結果讓各界專家跌破眼鏡,究竟是多麼神奇的演算法讓Alpha Go棋力這麼深厚。

簡單來說,Alpha Go跟以前的IBM Watson不太一樣,Alpha Go下棋時會使用全盤思考的概念,即使在某一地盤被攻破,會開始在其他地盤提早佈署,也就是即使輸了小盤,我也能在大盤中取得地盤。韓國棋手李世乭曾說自己有時候不知道為什麼Alpha Go要下這一步棋,這是因為Alpha Go是保持著絕對理性的思維,根據棋盤的局勢思考出下一步棋要放在那,透過學習眾多高手的棋譜,自己發展一套屬於人工智慧的下棋風格。

不過也有人提出心理層面的觀點,人類會因為執著而失去理性全盤思考的能力,而人工智慧並不會出現情緒反應,所以能夠盡量下對每一步棋,依據局勢判斷放子的位置,這對於往後人類要超越現有思維的框架給了很大的提示。

 

隆中對為何能在歷史上屹立不搖?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在探討隆中對的戰略意涵,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事實上隆中對的例子就是很棒的全局思維案例。簡單說明一下隆中對到底是在述說什麼戰略意涵:公元207年,劉備因為徐庶的推薦,得知擁有臥龍先生的名號:諸葛亮,相傳在三國時代,水鏡先生曾說得臥龍或鳳雛其一就可以取得天下。接著劉備三顧茅廬後,終於與孔明先生相見,提出非常偉大的戰略思想:隆中對策,我濃縮成幾個核心要點如下:

1.在地盤上不要與曹操和孫權與之爭鋒相對,他們的基礎深厚,軍事能力強大,應該要與孫權合作對抗曹魏。

2.第一優先取得荊州。

3.再取得益州,與曹魏和東吳成為三國鼎立之勢。

4.等待時機有變,攻取中原一帶,一路由劉備從四川帶兵進攻中原,另一路從荊州的將軍帶兵北上,形成夾擊之勢,這樣必定能奪取天下和成就統一的霸業。

中學時我讀三國演義或國文課本時,看到有關隆中對的戰略描述,起先都會覺得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會這麼出名?因為翻開中國地圖,就可以得知劉備也只剩四川可以佔領,但事實上這個理念在當時來講是不容易察覺的,當時劉備一群人都是在中原出身,當時的交通並不發達,且蜀道難行,自然沒有察覺到四川是很好的根據地。不過諸葛亮對歷史和地理的全盤了解,他得知四川和荊州一定要取得,才能實現隆中對的戰略構想。

事實上,當時的劉備其實並不願意進取益州,但孔明當下馬上說明漢高祖劉邦也是在益州建立軍事基地,並短短在四年後楚漢之爭勝出;第二是劉備已經被曹操逼急了,自己想要趕快建立根據地,經由26歲的孔明點醒,才會感嘆出[聽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諸葛亮的觀點基本上沒錯,歷史巨輪按照他的構想成了三國鼎立之勢,正因為孔明擁有劉備等人當時沒有的全局思維,突破現有的思維框架,才能讓蜀漢穩定成長下去。不過雖然隆中對策是個偉大的歷史戰略,策略本身還是擁有致命的缺陷(地理和人才缺陷),但本文先不對這個觀點作探討,主要是想知道即使擁有全局思維的人,是否還是會有失敗的例子呢?

 

擁有全局思維的人是否一定會成功?成功學是否真的存在?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就會懷疑,如果真的理解全局思維或批判式思考的人,真的能在社會上取得成就嗎?還是說作任何事必定成功?

事實上這個答案要由各位去真實的人生中探尋屬於自己的答案,通常這個過程是緩慢的,必須先累積自己的知識體系和人生經驗才能擴充自己的思維。舉個例子來說,前全聯總裁因評論年輕人太愛花錢失言風波,讓自己的工作和名聲受到衝擊,這樣的失言案例其實發生過不少次,尤其是集中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物。那如果擁有全局思維的人是否會事先想到這樣的結果,而避免掉失言的風險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從中國有名的知識平台當中發現到一個有趣的事實,通常這樣的網路媒體平台在發言的時候,肯定是特別地謹慎小心,對於年輕人的建議通常是提供先進的觀念和未來的想像,從來不會講自身以前的辛苦過程,就算有這樣的發言,也會針對某個主題去分享,例如:創業歷程。其實這些平台背後,都有考慮到平台觀眾的興趣取向和需求,他們可能每個禮拜都會作精確的大數據分析,他們理解一旦失言將會對平台本身的衝擊甚大,因此才會積極從各個面向去蒐集資料和主題,並推出新穎的文章給user願意付費觀賞。

總之我認為成功學是不存在的,人生的成就是由自己設定且實際執行,要如何作出正確判斷,就得仰賴自己培養的多元面向思維和洞察力了。祝大家能從當前的思維框架跳脫出來,回到人生經驗中,找到屬於自己更大的人生地圖。

€ 作者: AllenEE/平常時是硬體開發工程師,閒暇時是社會觀察家。
             喜愛哲學、心理學、吉他與雙人舞。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