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並不是在學校體系內並非毫無價值的行政處理單位,也並不是因應政府政策而必須要擴大的處室單位,而是為甚麼要將自己不喜歡、沒興趣、聽起來就無聊的知識內容強塞進學生的腦子裡呢?

我的身分與專長

當時做為一名私立大學的心理學背景的學生,在實習階段我最大的優勢,其實是並不是我在學的那些專業,當然專業知識在我處理學生的問題或是了解學生概況時讓我能夠清楚知道我下一步該前進的方向跟應對方針。但說老實話,這些其實在帶領團體或是設計課程和找出問題時只能充當一個基礎的框架跟思考方向,在帶領課程後我發現重要的其實不只是你教了什麼或是你想要教給同學們什麼,還有「不一樣的創意」、「如何獲得學生的注意力」、「能正確得到成果的回饋」。創意、親和學生的態度、不強硬的擺架子,這是我在學校這個環境能以實習生做到的最大優勢,也是營造出我能給與學生們不一樣資源協助他們的能力。

假如以後有實習機會,千萬不要害怕不一樣,努力去嘗試、犯錯,你才能夠從實務中學到技巧與省察自己的機會。

我想從實習中學到的

放心,我相信除非你實習計畫沒有任何參考範例,不然你那些實習計畫都可以丟了,實習計畫其實並不是寫給自己看的,是給其他人看的,因為計畫書我們都懂,假如以前沒有進過類似的工作環境,只聽學長姐或師長講解你一定也只能大概描繪個輪廓,你也只能大概推測出自己能夠從學到什麼。但大部分能夠從實習中學到的到了未來還有可能會用到還是只有人脈跟履歷還有對年代對學生特質的影響,因為說一句大實話,專業知識只有在你需要的時候你才有可能用到跟想到,而真正的知識是那些你早已內化並實際運用的技巧與架構。

當你選擇實習,你會察覺這是一個變強的機會,也是一個改變的契機。但不一定保證你能學到你所預期的,但你一定會學到你想不到的事情。

挑選課程內容

當自己真的有機會站上講台,透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傳授底下的學生們一些事情時,你會選擇些什麼?當我被問到這麼問題時,我的督導給了我很多方案,然後也出現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課程內容。緊接著我的腦中跑出了跑馬燈式國中的回憶錄,愛情主題(學生們尷尬得要死、同學趁機搗亂場面一片混亂)、友誼(三十幾個的真心話揭露大會,一樣是尷尬得要死)、家庭(說真的,同學們不會在意你家多少人,他可能只會在乎你家有沒有電視遊樂器。),那些課程老實說都並不適合而且我自己都覺得無聊,那剛好這次實習前期都是桌遊課程,我就心想不如做個透過桌遊來做個有關人際關係跟策略思考的主題好了。而我的實習夥伴夥伴選擇的是愛情跟人際關係,當然也如預期我所想的一樣,在後段愛情的部分,成員們不但無法理解也對此塊內容不感興趣,不同性別更是尷尬到幾乎沒有交集,在團體作業上呈現出來的更是看不出跟原本主題有相關聯的地方,最後在收回團體回饋時有關愛情部份的回饋內容幾乎可說是沒有。

在挑選課程內容時,不能單純思考「自己」想教什麼,而是要思考目前狀況中可運用的「條件」、課程內容能不能讓「過去的自己」接受、課程的「預估成果」、每堂回饋最直面的「立即回饋」。

課程觀察與發現

在實習過程中,課程上都以小團體的形式來進行活動,在經過半學期的小團體活動課程觀察記錄後跟學生們的回饋,我發現他們其實對「上課」這種「A」以某種形式要教給「B」某些知識或事情,他們已經有些麻木了(經過6年我想沒有哪個人能不麻木的),同學們會坐著聽你講解,但不一定是真的在了解你在說些什麼。於是經常會發現到,當老師講解完規則,不一定是規則太複雜所以要一直解釋,其實是根本沒有掌握到學生們的注意力所以要再講解一次。那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這些事情,比如最簡單的就是直接將在場某位成員的名字帶入規則中舉個例子,成員們的注意力就會比正常情況還要集中,或是在將規則融入一個事件進行講解。其實獲取注意力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跟學生們所理解的「平常」情況不一樣,基本上你就能獲取比正常情況還要多出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注意力。那造成差異的環節有很多,比如教室環境、過程、台風、甚至你乾脆點講個小笑話,成員們的注意力都能因此提升。

發現與體悟

過去在學習中討厭或不喜歡些什麼樣的事情、喜歡怎麼樣上課的環境、自己如何吸收知識的方法、你想要教授些什麼樣的事情、你要如何確定他們喜歡並吸收,這些是我在實習中摸索、檢查最後回到最初的這幾個原點,從這些原點出發,我發現我才能夠真正寫出適合自己的課程計畫,在每一堂課程結束也才能夠從學生的反應感受到自己的成果是否合格與被接納。

文章撰寫:徐瑋辰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