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啟蒙編輯室   (2014.01~2014.07)

讓我們來看看接棒啟蒙計劃優秀的第二屆實習夥伴的自我介紹跟加入的出發點吧!!  相信大家都會在這裡,一起發光!

余欣融  Rebecca

北科大/英文系/大四

“認同計畫理念

因為有當英文家教

對台灣教育感到失望挫敗

喜歡研究北歐教育

希望不當一個只會抱怨政府的年輕人

而是成為能夠改變什麼的參與者"

黃彥筑  Ready

台科大/營建系/大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lPIntpys

 

“一路走來,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成長,心中萌生許多感觸。

我認為,台灣的教育制度,無法刺激學子的求知慾。

考試為導向,完全扼殺教育最根本的意義,我看不見台灣學子的創造力、自我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往往在脫離義務教育之後,便失去了方向。

很明顯的,大學生普遍求知慾低落,四年的空轉導致國家的競爭力倒退,當年的亞洲四小龍跑到哪去了?如果台灣不趕緊轉型,還是走那一套代工模式,和匯率錙銖必較,台灣只會更容易被邊緣化。

身為一個台灣人,這絕對是我的義務,去導正這不良的風氣,我不甘看到自己的國家就此向下沉淪。加入接棒啟蒙計劃,和一群有理想的台灣人奮鬥,台灣會更好的。

台灣人加油!"

李芮君  ivy

清大/中文系/大四

在清華的求學階段,我同時加入了清華學院,這類型的住宿書院源自英國。在清華學院中,我們透過和不同科系學生的交流,主張學生以社會探索或是跨領域的方式, 跳脫以往固著於專業學科的方式認識社會與自我。這裡讓學生適性發展,我們大膽作夢,也勇敢實踐。

進入清華學院後,我發現這樣的教育理念很棒,但回想起高中 以前的求學階段,卻從未如此被教育著;雖然清華學院也有以這樣的理念辦一些給高中生的營隊,但開放的名額畢竟有限,所以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著如何將這份理 念帶到更多年輕的學弟妹身上。

直到在網路上看見接棒啟蒙計畫,我發現有許多理念和這裡是相似的,所以我希望可以將我親身的經驗與更多人分享,認識自己是一 件重要的事情,大學才開始不晚,但可以的話,希望可以更早!

邱毅柏  邱柏

文化大學/資工系/大四

 

“小時候很喜歡讀書,各式各樣的課外書,尤其是故事與科普人文,開始念書以後,覺得念書還是挺好的,但不太喜歡為了成績而念,更不喜歡念一些沒什麼興趣,將來也不太會用上的東西,覺得有點浪費時間,但最不喜歡的,大概是成績至上,跟扼殺熱情的某種氛圍。

國二,有個朋友跟我說他很受不了,他每天就是白天上課晚上補習,回家還要做作業,不能看電視上網,功課做完大概也差不多要睡了,日復一日如果是為了某個理想還是熱情倒還好,純粹是家裡逼迫的,希望他考上好高中,好大學,以後才能找到好工作,然而那並非是他所有的希望。

因此我思考著為什麼我們要學習這些科目?教育制度有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還有一些相關的疑問,包含著我的未來一起想,因為我是這個教育制度下的感受者,這算是我的出發點。

我覺得教育制度只是問題中的一環,學界與社會的巨大落差才是問題,從國高中到大學的銜接,到大學畢業到社會的銜接有不小落差,我們對「學生」的期待跟對「社會新鮮人」的期待其實是有差異的,然而現在的教育制度卻不太能夠兼顧兩者的期待。

而從我自己當學生的角度觀察來說,國中高中的首要目標就是為了考好基測、學測、指考,這要花不少時間,勢必就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去做別的事,因此很多人,都沒有時間,也沒有管道去尋找自己的興趣與熱情,也因此總是不少人在考完試以後才在半知半解中填寫念的科系。

寫多了,寫雜了,總之,創辦這樣的活動真得很有心,理念令人敬佩,讓學生有機會尋找或探索自己的興趣與熱情,並學習除了課本知識以外真正重要的know-how,有機會去感受一下不一樣的事物,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謝柏賢  jacob

國北教/教育三

本身是念教育,想在這個社會帶領許多學生,找到自己的夢想,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在看接棒啟蒙計畫的影片我覺得非常感動,到現在我對於自己的未來不是非常清 楚,但是我看到這件事的確是我很想做的,我很想對下一代的學生有幫助而非一直看書,

當年我從美國遊學回來之後就對台灣教育非常的失望,因此而休學半年,而 之後我半年後沒有找到解答又回到了校園,持續高中的學習到了高三,而高三之後畢業在指考後後十天內我就要為自己的未來做選擇,先後念了廣告系,然後轉到教育系,

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而我想加入這個計畫讓更多人不要像我一樣而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夢想,我是個基督徒,這也是我的使命與夢想幫助每位學生找到他們的目標也是我信的上帝在我年輕時候感動我的

鄭楷霈  melissa

政大心理系大二

 

想幫助包掛自己在內的所有年輕人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賴筱雯  zoe

東吳/法律系/大二

 

“在高中的階段總覺得自己盲目的被推向一個傳統性價值的思考

為了考試

為了所謂的未來人生

於是努力

努力讀書,努力考取好成績,努力為了所謂為未來更好的日子奮鬥

一方面我反抗,而另一方面卻又接受這樣的價值

在這樣之下

接觸到了接捧啟蒙計劃

我認為,在高中這個階段

其實大多數人我們都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而後接受父母的想法老師的想法傳統社會價值的想法

而扼殺了一個人原本可以發展的空間

就此之下

我認為如果能夠在高中階段

就對自己未來能有初步的認識

對自己內心的探索

會更加清楚"

彭雅瑄  Winnie

政大/資管所/碩一

 

“我在高中的時候念的是二類組,當時一直覺得,我的未來就是從事理工相關的科系,正好性向測驗的結果出來,它說我適合機械系,我跑去問老師,機械系在幹嘛?我要怎麼知道我會不會喜歡機械系,老師說,你先別管那麼多,等你的成績可以上電機系,你的興趣就會變電機了.

結果最後我讀的是資管系,在我去面試之前(當時以推徵方式進入中央大學),我完全不知道資管系在幹嘛,好險,念了幾年下來,我發現原來我對商管更有興趣甚於理工,但卻是一番誤打誤撞才讓我理解這件事,因為二類的性向測驗根本不會有商管科系的選項.

然而身旁的同學,並非每個都像我這麼幸運,不少人選錯科系,有的花幾年時間重考,有的卻沒有這種勇氣,最後畢業就從事一份完全跟念的科系毫無相關的工作,抱怨念大學很浪費

有太多太多的例子,都讓我好想改變學非所用的這件事."

黃舒瑜

台大/經濟系/大二

 

人才外流一直是台灣很大的問題,而其解決方針除了網羅世界各地的人才、留住本地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去創造更多的人才。如果要創造人才,就應該讓每個人在最適 合並且有興趣的領域學習。但是,「對未來感到茫然」是許多高中生的心聲(至少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他們選擇志願的依據有些是源自父母的期許,有些則是盲 目跟從主流,但是這樣的方式無法讓大家在對的地方發展。因此,我希望加入接棒啟蒙計劃,建立關於未來生涯的平台,讓高中生能夠對自己的選擇有更充分的認 識,並減少他們選錯未來道路的機會。

魏瑄 Shawna

政大/英文系/大四

 

私立國高中升學至上的學習與全美語語言學校的奔放教育,這兩個看似光譜兩端的教育方式,卻是我在升上大學前的雙面生活,也正是因為這樣特別的學習經驗,加上 多年的家教實務,讓我對教育革新有愈發強烈的使命感。原先的出發點很簡單,因為享受過無拘無束揮灑的自由,也想讓更多人體驗這樣充滿活力的學習方式,而後 更因為看到學生應付課業的疲憊與無奈,讓我深感於心不忍,更下定決心要創造不同的教育經驗。希望能在課業壓力輕鬆許多的大學第五年,帶給社會更多正向的改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