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灣有位很棒的科幻小說家,葉言都先生嗎?」,一名老師這樣問他們的學生時,學生多半眼神空洞,不知老師所云何物。
的確,與其問他們是不是了解某些作家甚至是作品的連結,台灣的學生多半缺乏了這項技能與閱
讀的熱情,畢竟學校裡滿山滿谷的教科書好像才是大家來學校學習的唯一目的,若是問他們復仇者聯盟續集的發展或是星際大戰電影內容或許大家還提得起勁,畢竟看動畫和影片好像不太需要思考什麼,看書倒是累人了,已經對學校教科書產生厭倦的學生又如何能對課外讀物產生興趣呢?
這名老師在國中結束課業移民到阿根廷念書時發現了台灣和國外上課的差異,在阿根廷只上半天的課,一節課只有約四十分鐘,下課時間也短,至於剩下的半天就交給學生回家讀指定的文學作品,上課時老師只會跟大家討論其寫作手法,打分數方式也是以學生在討論時的發言頻率與深度,以及報告好壞來決定
但是站在台灣教育的環境,學生們一定很難理解,外國學生怎麼有辦法回家還看那麼多書,難道不用讀教科書?難道不用準備考試?
學習的價值在於主動和培養興趣以及熱情,綜觀外國的教育體系,學校給予學生許多自由的空間與時間了解一個文學作品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反觀台灣的教育體系卻是老師主動告知,學生處於被動學習,只是背誦作品朝代與作者經歷,我們了解了文學的表面,卻也什麼都不瞭解,我們自以為學習了一堆文學的作品,卻任何作品都沒有辦法細細體會。
如果我們無法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也無法擁有超越前人的想法,那我們跟以前科舉制度不過是一丘之貉,教育和學習的意義只會不斷改朝換代,但是卻越改越糟,畢竟大家只是改變了表面卻沒有改變內在,而我們,不過是教育體制下的奴才,任憑擺佈。
———————————————
作者 : 陳昱韶
2 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