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力,科技高速劇變的時代中最不可或缺的能力。
巨變已臨,網路讓資訊無限增加。擁有思辨力,能理解世界的意義,找到自己的使命,成為這個時代能否善用科技,成就人才最重要的條件。
自我介紹
陶倢-
- 推動思辨的四個困境:1.沒有思辨課,這是跨領域且跨學科的、2.沒有時間爭取思辨課、3.沒老師的帶領、4.科技快速,學生難預測大學畢業後的狀況,需有思辨能力找到自己的方向思辨;
- 三方法:1.未來議題拿進來討論、2.老師的教案被分享、3.讓學生錄製3分鐘影音見解,思辨是可以產生自信的方法,如果有對議題深度的思辨能力、有邏輯見解支持,自信心會進步,侃侃而談之後,也會知道自己想做哪類方面。
晉宏-律師、孩子的爸爸
- 與小孩的互動、交流,互動當中遇到蠻多值得思辨的問題,引導小孩看世界、自己也還在學習;思辨是否有應遵守的規則或漫無目的?還是應該依據事實?或是有沒有比較正確的答案?在這個方面需要大家一起探討。
朱建新-高二學生
- 身邊同學,分為兩種,1.願意思考的、2.生存在現今體制,不想去思考,不覺得思考重要,培養思考的能力、態度,不論是在工作、生活上,在往後每個階段都有很大的幫助;思辨是一種深層思考,透過有條理的方式呈現,透過紙筆可以了解對方所想表達,透過對話,可以發現自己缺少的,但透過思辨,可以產生出前所未有的想法。
Ryan-創業者,接棒啟蒙計劃共同創辦人
- 思辨的定義,思考的微度寬與否,個人的經驗、微觀的故事,最容易感動人,但今天用宏觀的角度去思考思辨,以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宏觀角度,並加入思辨,而思辨的重要性,現在已經達到最高的高度,人類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來了,所有資訊已經無限,人類不需要記憶與計算,人類的優勢?這個時代應善用科技,而人必須找到目標及使命,而思辨是最重要的基礎,手許要動起來探索、腦需要動起來思辨。
國風-國二自學生家長,金融投資公司(理財素養宣導)
- 理盲社會,現在社會是大家不思考,小故事:洗錢新聞,受害人不懂的思考而讓自己受害,應該要自己學會思考,反思自己的無知,這樣的思維充斥在理財觀念裡。
Daniel-教育學程背景
- 如果我們在這個體制下生活,老師跟家長都沒有辦法很好的思辨,我們怎麼教思辨力?兩個例子
- 1.其他國家的思辨力-地圖:想像一下面前有世界地圖,非洲到底有多大?它是可以把美國、印度、中國,三個國家加在一起,所以它是跟地圖上面畫的大小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
- 2.三角形的三個角加起來到底幾度?180度?實際上測量根本不是180度
- 我認為教小孩思辨力是很有趣的事情,所以特別來參加。
Benson Tan-
- 在搜尋各種想法,從各方面蒐集出來,每個人的經驗、看法都不一樣,都是因為它的利益關係或是個人經驗有不同的看法,從中找出最佳的一個解。在社會當中很多紛爭,缺乏宏觀角度,去找出一個解。
- 任何科技都是工具,看我們如何運用,讓文明更前進。
瑋樺-接棒啟蒙實習生,大學生
- 從大學才開始會思考,大學以前不知道思考是什麼,加入社團後,發現思考對於一個人是很重要的,我可以早點學會思考、知道思考是什麼,我會變得更不一樣。
高美榕-英文老師、擁有故事團隊
- 以前都是在學語言,後來發現思辨可以加進故事裡,現在社會越來越多元化,開始會反思,但沒有人教我們該如何思考,會像放射性的,甚至不是在認定的範圍內,都是沒有沒順練過的,其實可以教導孩子,用這些素材(故事),透過這些元素,去激發思考、深入學習、體驗人生。
沈秉文-守護天使(創投公司)
- 妻子與小女兒爭吵,去跟小女兒聊天,剛剛小女兒做錯一件事,妻子便責罵她,說她的態度不佳,便問爸爸:你做個心情不好的表情給我看。我剛剛也是這個表情,可是我再請問你,你的表情是這個樣子的話,媽媽說妳態度不好,妳該怎麼辦?
- 小女兒用自己遭遇告訴我什麼是思辨,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扮好自己的角色了嗎?很多事情的看法,我們對變化找到脈絡了嗎?可以重這邊去思考。
承霖-接棒啟蒙的執秘、得榮基金會(青少年生命教育)
- 思辨力的產生?問題、假設、解釋,同時存在則有思辨,例如解釋:川普的政策,從經濟知識架構,或另一個角度去看,若解釋不通,則出現思辨,思辨已經在等著你。
- 自己、希望、教育,大家為什麼想為教育做事?
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發現教育出現問題,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為教育做事情、貢獻,讓教育變更好。
怡葶-大四,接棒啟蒙實習生
- 大學前不太會用不同角度去思考,從參加活動後,在別人身上會看到自己的見解,會開始用不同角度去看,跟他人交流時可以激發不同的想法,所以我喜歡參加活動,可以聽別人的故事,去激發自己的思考。
kim-接棒啟蒙實習生
- 知識的累積,才能夠針對一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經過其他同樣會思考的人聚在一起,會看見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面相,這是我覺得思辨最大的樂趣。
- 我從國一開始學習到思辨,一位閱讀老師,教我3W,WHY、WHAT、WHO,從那之後會用這個方法去思考,某件事對我的人生有什麼用。
- 今天來這場活動也想聽聽大家的想法,當作我往前進的養分。
Billy-化學系學生
-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科學要有創新就要有思辨,試問大家:台灣的科學家會想到誰?李遠哲,沒有了對吧。
- 台灣的教育培養不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這也是台灣的科學發展這麼弱,大家不懂得去質疑,或有其他的可能性,若思辨落實在社會,不僅可以讓社會進步,還可以培養台灣很棒的科學家。
芷妍-土木所、接棒實習生
- 如果現在人跟機器人比的話,人就會有自己的想法、情感,偌人要展現自己的特質,思辨力是很重要的。
- 理工科,在學校學習較少培養思辨、辯論,較常訓練到是在讀書會時,可以跟別人分享接收到的知識,也可以藉由交流訓練自己的思辨力、得到新知識。
思辨啟蒙的鑰匙-故事力
高美榕-市立圖書館英文故事老師、故事夢工廠總召集人
故事思辨的團隊,共55人,在法雅客、親子餐廳、企業場,以故事的方式帶領大家。
孩子的思辨:自三隻小豬的故事去探討,從大野狼的角度去思考新的可能。
- 野狼的食物鏈,野狼吃豬,人也要吃豬,殺豬的人是壞人?小孩會提出不同的辯論:豬不是我殺的阿!,可以用反問的方式:那這樣是對的嗎?
故事就是思辨、辯論最好的素材:讓孩子變成研究、思考者,過往學生都在抄筆記,但沒有聽到老師課堂上的內容,考試時筆記都不知道在寫甚麼,是最無效的,除非每天看筆記。
老師是一個引導者:
- 透過問題、教案設計,引導學生知道原本想傳達的目標,讓學生自己走,過程是重要的,老師是學習設計者,不能只是說,要「問」問題,但不給標準答案,像三隻小豬故事,讓孩子相互論述。
家長的角色:
- 成為孩子的夥伴,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信任他們。今年和女兒在暑假參加思辨課程,女兒分享「應該在學校上這樣的課」,透過孩子的分享,了解孩子的觀點,學習欣賞自己的孩子。
Q&A
Ryan:每一個電影裡都是故事,電影的情境進入之後,都能引導出不同的討論。但帶入情境後,如何讓學生會表達及思考?
- →「演戲、唸語句」,嘗試模仿,例如演三隻小豬,思考他們會講出甚麼話,也可透過換位思考,可以思考怎麼做;透過「布偶」,角色扮演;真的不愛表達,可以用「畫圖」的方式。
談家長的思辨教育與推動
林晉宏-典律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
過去幾年都是資深家長代表、家長教育觀、思辨推動與經驗。
從法學教育角度看思辨:
- 獨立思考,從高二開始,或是從其他的書本,跟我們的想法不一樣,得到的知識,所產生的為什麼、這樣是對的嗎?這些疑問。
過去大學的法律教育:
- 大一大三較無思考,這樣的問題要的是甚麼答案,大四學法理學就是哲學的面向,出社會,在過去法學去看事情是蠻大的助益。
法學對於思辨是有幫助的:
- 不會認為有唯一真理,先退一步思考,不會堅持己見,在思考或探討,必須要先自我開放,不要預設立場。自由、平等這些觀念,在這個時代這些我們都認為是理所當然,面對這些問題,很難設身處地它的真諦,會忽略很多問題。
推動基礎法學教育:
- 法律是什麼?為甚麼法律有強制力?為甚麼要遵守法律?從親子的管教中,可以做到這樣的訓練,對於規應得遵守,討論彼此的認知,例:小孩有隱私權,家長有知情權?透過生活中有很多基礎法學,可以去探討及思考。
- 家長需要再訓練,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接受的事過去的訓練方式,但麵堆的世界是新的世界,想法沒有修正,例;現在的年輕人不吃苦耐勞?若把現在的年輕人放回過去30年的世界,透過他們的創意…等,也許當時的產業會更蓬勃發展。
思辨的方法與準則:
- 社會需穩定的進步,理性的討論需不斷存在,認定事實需有依據,有證據做基礎,否則淪落情緒回到議題上的紛爭。
Q&A
Ryan:人類大多行為是感性,而非理性,所謂法學、哲學式是理性思考,理性思考是有益的,很多時候是沒有樂趣的,沒有樂趣的話就很難讓人親近,有很多的障礙。
- →這是面臨到的困境,借助繪本或是其他方式;公共議提,對跟現實的問題,現在年輕人的崛起,也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思考,現在推動高中有哲學訓練,也期待太陽花的年輕人會不會顛覆教育。
陶倢:很多時候法律都在問題出現後,科技產業造成很多法律面的問題,例:人工智慧,出現很多法律需亟待修部或往前,現在高中生想念法律系但對法律都還在過去的認知。
- →早期法律產業屬保守的,後期法律學者出國讀書帶回來的想法,開始跟社會變化做連結,主要在於執政單位,願不願意接受較前瞻的想法。
線上遊戲0到1的專案經驗分享
沈秉文-守護天使管理顧問(股)公司,資深副總
從0到1: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有次在宴會上許多貴族對他冷嘲熱諷,問:「誰可以把這個顆雞蛋立在桌子上?」,大家都覺得沒辦法,他就把雞蛋敲碎放在桌子上,大家就認為這有甚麼難的,誰都會,他就說:「我能想夠到你們想不到的,這就是我比你強的地方。」
- 比較這三個例子,哥倫布的0到1,是我更佩服的。
棉花糖挑戰:
- 一個棉花糖、二十根義大利麵條、九十公分的棉線及膠帶,大家分組必賽,哪個結構最能立最高的就贏得比賽,在全球舉行這個比賽,結果:成績最爛的群組是商學院畢業生,成績很好的是幼稚園畢業生,商學院訓練出現甚麼問題?所有商學院學生在辯論誰的企畫做的好,時間快到了才做,幼稚園的學生,在觀察結構,一直去嘗試不同結構。
→0到1這樣的專案管理到底需要的是甚麼樣的能力?
擁抱未知的勇氣:
- 前摩托羅拉亞洲區總裁孔毅,專門輔導職場專業經理人。一位在美國高階經理人,他非常的憤憤不平,他公司的主力產品由他的部門負責,可是公司在晉升、紅利計畫,讓他覺得公司對他很糟糕,於是去請教孔先生,孔先生便問1.從混亂中找規律、2.並提出新的願景與策略、3.且組織重整、4.找到重要負責人、5.負責人制定規格及商業模式,這些的事情都是誰做的?專業經理人自己在思考他能做的是甚麼?就是把已知的知識去執行出來,前面孔先生問的,他都不會。
創新領導:
- 瑞典創新企業家到各地調查,問所有專業經理人,認為創新很重要的人舉手,98%的人都覺得創新很重要,又問你們是創新的人嗎?有45%的人覺得它需要去學習創新,只有2%覺得自己是創新的人,其實創新是有公式的,idea=p(k+i),兩個已知的事物用新的方法組合,就是創新。
線上遊戲專案:
- 整個公司沒有人知道線上遊戲怎麼做,但我是專案負責人,我有一個禮拜的時間沒辦法上廁所,因為我一無所知,我要怎麼做,後來我想到要用各種不同的設備,就去請教其他有專業經驗的人,然後我在三個月就把專案完成,舊式套用棉花糖專案。
建立高層次動機:
- Andy Stanley律師,認為人要追求卓越,有一句話是失敗為成功之母,從錯中學習,但他說沒有人可以從錯誤中學習變得更好,只是不會犯錯,卓越的第一個特色是獨特,然後要會在獨特中變得更好。
專案管理關鍵:
- 線上遊戲結合英語學習,在遊戲公司時,發現大家花在遊戲上的時間很長,為甚麼不結合英文學習呢?而開始找英文、遊戲、技術的專家,發現開發期就是磨合期,因為大家的思考角度都不相同,沒有共識、不斷爭吵,後來請到外部的顧問,顧問就向大家提問你們為甚麼要做這件事,讓大家從新思考,凝聚大家的共識,產生了新的願景,最後拿到美國Horizonal Interactive Awards金牌獎。
在他人的經驗中看見不一樣的學習。每個月第四個周二晚上,接棒啟蒙計畫都會舉辦教育小聚。
https://batonproject.com/portfolio/shareeven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