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音樂能走進人心,站在音響面前就像參與一場音樂會,那樣的清晰與感動,不然可能會像在戶外廣場聽表演,雖然一樣聽得到音樂,但必然會聽到環境噪音,怎麼樣也無法避免。若把音響看成是一項工藝品,那他就是向大眾剖析音響的人,鉅細靡遺的解說,他就是那個測評者,他是陳馨右-音響雜誌編輯。
音響雜誌編輯-陳馨右
這次我不先說明他是如何進入這個職業的;你覺得這樣職業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或想法?我想一想後,覺得一定是愛音樂的人,不然測試音響,要一直聽音樂,如果是個不愛音樂的人不就很痛苦,他的回答說:「對,都是很愛聽音樂的人,期許自己可以聽不同種的音樂,聽特別的音樂類型,在聽音樂上面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專業。」,對於這個職業的認知他也有不一樣的見解,「這個職業的產業較小、較封閉,相對於大眾媒體(商業、八卦、美妝雜誌),媒體成熟度、發行量都沒有這麼高。」
而其實他初期接觸這項工作時,因為沒有相關學歷背景,也沒有接觸音響的經驗,在工作上軌道之前,面對各種工作、職場文化上的挑戰,適應了好長一段時間。有次結束一整天的採訪工作,馨右甚至因為前一晚趕稿,在回公司的路上,因為意識不清出了車禍,休養了整整一個月,幸好一年之後,工作表現開始受到肯定,也熟悉工作的事務,工作狀況逐漸好轉。
我問他,有困難也會有快樂,那讓他感到快樂的是什麼?他說,滿足自己對音樂的追求及認識,因為工作可以一直聽音樂(笑),工作上的學習對以前的自己是無法想像的,包括工作時會需要閱讀大量原文的資料,能結合他在大學時讀義大利文系所培養的能力及個人的興趣,讓他喜歡上這項工作,工作三年後,他為了再次挑戰自己,才決定離開這份工作,希望能將專長結合其他領域。
喜歡聽音響的人,音響的相關業者都是這份職業的服務對象,一本好的音響雜誌能產業相互交流,讓雜誌有專業、有深度,提升價值,而對於音樂的了解、態度也是很重要的,若只是抱著聽聽音樂的心態,那可能會聽到睡著,因為經常需要用古典樂來測試音響的品質好壞,用一般的流行音樂的測試效果有限,而錄音方面的知識、樂理、攝影、文案也是需要自學的專業。
那天,剛訪談大約10分鐘後,我還沒有開口問,他就先說起了為什麼他會進入這個領域,馨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畫室,其實跟音響編輯的工作關聯不大,他在那邊服務了三年,累積了藝文服務業的經驗後,後來在某次因緣際會下發現音響雜誌的職缺,並很幸運地被公司任用,接到工作,雖然他不會樂器,也不會樂理,但他對於音樂的熱忱,促使他學習各種專業,不畏懼挑戰。
他在大學時期時有輔修傳播學系,所以也有接觸到攝影及錄影,這對媒體工作很有幫助。而他提醒同學,盡量用自己的學經歷,去和自己有興趣產業做連結,例如若有音樂演奏專長,可以進一步接觸錄音工程、學習唱片行銷,或是接觸電子機械工程,來DIY音響。馨右推薦音樂系或電機系同學進入這一行,但沒有相關背景也沒關係,只要擁有媒體記者該有的專業素養,文筆流暢、思考清晰、可以承受每月的趕稿壓力,也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這項工作算是很穩定,朝九晚五,上下時班時間正常,但由於是責任制,經常需要在公司或在家趕稿,假日有時也需要跑採訪,薪資的話則是高於一般媒體的水平。
工作內容:
1.評測音響器材。
2.採訪業界人士。
3.編輯、撰稿,每個月稿量兩萬字左右。
4.拍影片(上傳於youtube)、商業攝影。
5.記者素養是基本,有音樂、電聲專業尤佳。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