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恢復五專部招生,這是全國五專停招20多年後,首度開放。同時教育部僅受理北中南各一所科技大學申請辦理,班數及名額均有限。

為何教育部會作這樣的大轉彎呢?

因為,我們看到社會上有這樣的案例:青年世代的34歲工程師,雖然晉升主管,但加薪幅度只夠每天多買1個便當,諸多上班族之犧牲,看不到希望,讓年輕世代覺得: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努力就有回報) 的名言,根本是個屁!

我們看到七八年級,年輕這一代,有人從小立志當工程師,直到成功完成大學理工類組研究所學業,順利進入產業擔任工程師,雖然宿願以償,幾年前也覺得電子或面板…等新興產業如旭日東升,所以自認為眼前一片光明、無限美好。

踏入職場之初,他們也曾像許多熱血的社會新鮮人一樣,天真的以為工作穩定可以步步高升,公司會將自己視為人才資產,只要努力認真就會給機會;誰知道在全球化發展十多年之下,許多工作早已被其他國家的勞工奪走,即使對公司忠誠,對工作有熱忱,每天工作9~12小時,不疲累又不抱怨,卻仍有如掉下雲端的傑克一般,不是沿著藤蔓步步高升,能抱走的也不是下金蛋的母雞,往後看沒有高位高薪在等你。

對比來看,德國的雙軌制大學,巴登符騰堡雙軌大學(Duale Hochschule Baden-Wurttemberg,簡稱DHBW)卻四十多年來堅持一樣的理念,強調學校理論與企業實作的完善結合。此大學經營到今天,即使位處德國西南部,全國的年輕學子卻都想擠進這間學校。因為雙軌大學以貿易、會計、工程、資訊、社會工作等實用性的科系為主,課程設計與就業市場亦步亦趨,大學成立的目的是訓練出能滿足企業需要的人才,畢業生即成為企業之儲備人才和核心幹部。

在2004年,德國約有500個科系提供雙軌教育,到近來的2016年,已成長到1,600個科系。因為有許多還不確定自己方向的年輕人,或不是以升學為導向的學子,若是想一邊讀書一邊賺錢,而且希望畢業即就業的話,雙軌大學可說完全為他們量身定做。

我們可以看到,台灣職場顯見的學用落差,青年缺乏職涯規劃,甚或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等,這些教育制度的缺陷,在變化迅速的資訊化社會更是愈演愈烈,我們不能再無視。

此度教育部重開五專菁英班,也重申不是重走舊教育,而是與IBM合作,引入「P-Tech」教育模式,期能整合政府、學校與企業三方資源,由企業提出各項職務所需的技能,並據此與學校共同規畫課程,拉進學用落差,同時透過實習及導師計畫,讓學生有機會邊實習邊瞭解職場文化,以實質加強包括溝通、團隊合作、專案管理及領導統御等職場軟實力、增加實作經驗。

在今日創意創新成為競爭主體的時代已來臨,我們要翻轉傳統觀念,讓學子學會思考,學會分享,更要「想像」與「實踐」並進,因為「想像」是創意的來源,「實踐」是創新的可能。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是影響台灣未來的一個機會,建構一個鼓勵開放學習的環境,才可能讓源源不絕的創意成為驅動未來競爭力的核心力量。我們期望科技大學五專班以新的課程內容,讓台灣技職教育重新高飛。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