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十歲的時候,想要什麼生日禮物?」隔著螢幕,坐在電腦桌前的曹禎恩笑著問我。


現居香港的曹禎恩,是一位擁有15年以上銀行業及金融服務業經驗的專家,透過網路,相隔兩地的我們得以進行訪談。

33108108_10156549787389073_8850132296431304704_n.png

看著我有點不知所措的樣子,她笑著說「我十歲的生日禮物是想要一張信用卡,當時擁有信用卡的人不多,也差不多是那時候,我確立了我想要走金融業的這個目標。」

對於一個十歲的小學生來說,能真正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曹禎恩的經驗其實是一個很幸運的例子。
到了高中、大學,她也一直堅持著相同目標,最終,也順利進入華爾街工作,看似電影般的美好人生,卻在進入華爾街之後,遇到了重大的轉折。

「發生了什麼事呢?」我急忙問道。

在華爾街工作了四年後,曹禎恩毅然決定離開。
「那個時候很常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夠好,對於自己適不適合這行感到疑惑」,她緩緩地說,「但過了幾年之後就慢慢釋懷了,覺得這其實是一個必經的過程,而且,有能力檢視自己的不足其實是一件好事。」

現在,曹禎恩的工作是幫一間美國公司開拓亞洲市場,這份工作也同樣極具挑戰性。但現在,隨著人生歷練的提升,她對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心理素質都提升了許多,所以不論在跟客戶或是總公司洽談時,都能獲得較理想的結果。
這就是所謂的will of steel。」她幫自己下了段註解。

同時,曹禎恩也分享了幾個金融界未來的趨勢,
一、機器會愈來愈取代人力。但不表示人都會失業,而是會利用機器產生更多工作的可能性。
二、人與人的深層互動會愈來愈重要。在這個用網路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深層互動會變成相對珍貴。
三、銀行業與科技業會更緊密結合。兩者皆是以大數據為主,會有許多重疊性。(延伸閱讀:Goldman and Apple’s recent announcement

對於想要進入金融業的學生,曹禎恩表示,現在的金融業已經和過去的金融業大不相同,應該先去做點功課,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這一行。此外,她也提到,「跨領域」的人才絕對會愈來愈重要,畢竟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很多產業可能一夕之間就沒落了,擁有跨領域的整合力能為自己帶來更高的價值。

關於教育,曹禎恩勉勵那些還在迷惘中的學生,「就去做做看,試了才會知道」;對於已經有方向的學生,她也說「天賦和運氣很重要,但若沒有努力在背後支撐,也很難成功。

「我認為老師應該幫助學生擁有思考、表達、執行三種能力。」曹禎恩說,「其中,會做事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而學校,就是一個很適合逼迫學生去『做事』的地方。」

尋找天賦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要盡量去挖掘自己,不然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最後,曹禎恩以這段話作為總結。

我們的教育似乎真的缺少了一些讓學生「嘗試」的契機,因為害怕學生摔跤,所以就讓學生好好地躲在學校的保護傘下,然後有一天,保護傘的屏障消失,多數學生就死在了無情的箭雨下,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認真磨練、打怪的經驗累積,自然無法拔出一把劍與之抗衡了。

文章撰寫:Billy Ti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