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給城市多點藝術,帶給人們歡樂,又仁說這是氣球師的工作價值。自己有能力把快樂帶給人們,與觀眾互動並讓觀眾一起參與表演,看到他們的反應,不管是驚喜、觀眾的笑容,都讓他很喜歡,也深愛著這份工作。而最令他感到滿足的是,觀眾的回饋,例如他做一個公主,小朋友會直接拿來抱或是親她。如果表演遇到突發狀況,他能想辦法解決,並不會因為環境影響他的表演,這也是令他享受表演的原因。
他說,當初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而去嘗試。結束電影工作後後到外商公司做產品規劃,後來覺得有點無聊,一直做重複的事務,做了半年覺得這不是他要的工作。
當時他28歲,那時澳洲打工還蠻盛行,出發前一個禮拜,他發現在澳洲街頭藝人可以是一個職業,因為不想去牧場或果園,因此想試試做街頭藝人。這時他朋友告訴他說,街上有人折氣球,他覺得可以試看看,飛過去後申請到了街頭藝人執照就開始了這個工作。
當時在澳洲的一年,他都看youtube自學,當時強迫自己每天要多學會一樣東西,新的東西,回台灣後才知道台灣的氣球很厲害,回來後也有去上世界冠軍的氣球專業課程,讓自己眼界開了不少。
氣球師服務的對象,在任何年齡層都有。有些是給企業員工、有些是樂齡課程的長輩,ALAN主要都做小朋友的生日派對及婚禮為主。關於工作內容,他們需要依照業主需求,寫出企劃讓業主審核,表演時間少至5分鐘長到3小時不等。在表演上除了一些固定的SOP外,總是會在其中加點變化,因為若每次都是表演一樣的東西很容易會被觀眾淘汰,所以他常常會在固定橋段作變化,讓大家每次觀看都有不同的反應。他說:厲害的表演者,能讓觀眾感動,能讓觀眾感受到你想傳達的表演內容,表演中有著起承轉合的橋段,內心才會有波動,怎麼樣的表演容易讓觀眾理解並覺得有趣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方向。
又仁說:對於生活周遭發生的事都會想要轉化成表演內容,是氣球師的日常。除了思考表演外,對於時事、流行也需要了解,能夠增加更多的話題,也需要了解現在小朋友的喜好,並且馬上練習。因為他採用無菜單模式(客人可以隨意請他做任何的造型氣球),不能客人說想要某個人物,結果都不會做,那就很糗。
在工作的時候,有些作品需要利用照片轉換成3D,才能去思考如何完成。大學時代是讀資訊傳播學系(大傳),影視相關的科系,而大三時,分為動畫組及拍片組,畢業後更從事了美術設計的工作,現在的工作與所讀科系有些微妙的關係,之前學習到的平面技巧,讓他在工作上如魚得水,而甚至沒有範例的時候,看到一個物品的結構時,都必要自己去解構,在這個部份他能夠花較少的時間去處理。
這項工作需要這些能力:
1.各式表演技能,雜耍、魔術,有時需要主持、造勢。若會多樣的表演相關技能,會變成比較獨特的存在。
2.時間管理,常常突然接到案子、其他額外時間要調配,因比起一般人多了些時間,那就可能安排進修、練習表演、看電影、看劇場、上課…等等。
3.與客戶的對談能力
4.街頭藝人的證照
5.跟觀眾互動或是能讓觀眾有心得、體悟
他建議學生若是想要往這個職業發展,可以看各式表演類的書籍,並且先從做街頭藝人做起,因為街頭藝人會第一線的與觀眾接觸、周遭的環境及天氣因素也會影響自己的演出及收入,能藉此反思自己是不是真正喜歡這個工作。
最後請他分享之後想做的事,他說:想要推廣氣球及氣球師這個職業。近年開始在做演講分享,做了表演後,講話開始比較不會害羞。演講的影響力相較於教課來的大,也可以推廣的比較快速,身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在演講的時侯也會加入表演與互動,把演講當表演去發想,是滿好玩的一個挑戰。也是希望能讓大家更加認識氣球師的職業。
撰文者:林庭如,接棒啟蒙實習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