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與其職業價值

能成為優秀業務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呢?或許我們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但想過之後多半都會有一些類似的答案 : 「口才要好」、「臉皮要厚」、「要有人格魅力」,等等,等等。
業務會賣的都是什麼東西呢?我們大多都有一些直覺的想像 : 「是好東西就不需要特別推銷了」、「正常不會想買的東西」、「其實不真的需要的東西」,等等,等等。
事實並非如此。
真實的市場和經濟學家的想像不同,不論一個消費者需要的是服務還是產品,他都未必知道該如何滿足他的需求;即使一個企業研發出了能顯著改善使用者生活品質的產品,也未必會有人自主發覺到這一點。
業務便是為解決這個現象而存在。讓有需求的人得到滿足,讓有市場的產品到達市場,業務是銜接需求方與供給方的橋樑。

經驗與視野

正因為處在上司與顧客之間,業務必須在雙方的利益間取得平衡,如果一味地堅持其中一方的立場,時常導致的就是協商的破局和業績的消失。
有時協助對方加速進程是必要的,有時向上級要求讓步是必要的;業務處理的是人的工作,而人的事情就必然混雜著許多的利益與考量。
遇到的客戶也有各種各樣的人 : 遲遲不下決定或是對細節異常的關注,在行政程序上不斷滯留甚或突然打回票 : 業務的工作必須擔起客戶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必須承受時常伴隨拒絕而來的惡意與無禮。
並不是口若懸河的業務就過著最輕鬆的生活,並不是毫無底線的人就能得到最好的待遇。有的業務下班後就再也不接客戶的電話,有的業務口拙但是容易贏得客戶的信任,有的業務在說服客戶之前會先說服自己 : 成功的業務共有的特點是承受挫折的耐性,和自我激勵的韌性。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相較於某些特定的技術基礎,願意跟人互動,願意接受挑戰的人都很適合從事業務的工作。
相對大多數工作,業務的進入門檻較低而且可以鍛鍊與人互動的能力;因此柯雯琪鼓勵有志創業的人在年輕時先嘗試業務的工作,事實上她本人也在從事業務工作的五年後自行創業。

此致未來的世代

對於現今的教育及學生,雯琪提出了一些精闢的評論與建議 : 現在的年輕人對禮貌與為人處事之道,相對於過往是相當不敏感的。實習以及出社會後的歷練,對這一點或許能提供一些解方。
另一方面,台灣年輕人對自身夢想的迷茫也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點。很多人按著父母的指導長大成人,直到大學幾近畢業,才開始煩惱自己的未來與方向。
對此學校和教師是相當無力的,只有學生自己意識到他們當下的無知與天真,才有可能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能夠盡可能地看見長遠的將來的人,才能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