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的成功難以複製,確實的失敗卻值得參考,因為最棒的成長通常發生於失敗的痛苦中

人們都希望能從失敗中成長,就讓我們在教育四方匯中,了解關於失敗,來自企業、專家、老師、家長與學生的不同看法吧!


一、失敗的意義

1、隨著年紀增長,我們開始害怕失敗?

家長方觀點:

  • 人生並沒有所謂失不失敗,而是要思考這輩子是不是過得如自己所願
  • 我最崇拜的人物是一個過了51年乞討為生生活的乞丐,乍聽之下可能覺得不以為意,但我如果說他是是迦摩尼佛呢?
  • 找到自己的路,找到後,要堅持自己的路

學校方觀點:

  • 今天在學校帶領孩子製作萬聖節糖果,其中一個男孩做的是酸的糖果,和其他所有同學做得不一樣,但男孩笑的非常開心,跟媽媽表示自己做出班上唯一一個酸味糖果
  • 隨著社會化加深,我們開始在意其他人的眼光,也意味害怕失敗

專家方觀點:

  • 「社會化」是關鍵
  • 不過這種眼光是可以被克服的,以學霸來說,他們可以自由切換自己的道路,因為他們本身就在社會的期待之上,也就是獨立能力特別好的人
  • 也有另一種人有特殊的眼界,他們自己有自己想要前進的道路,自然就不理會社會的期待。只要自己覺得好,就是好
  • 「你要做到什麼程度,自己的眼界就要做到什麼程度。」

學生方觀點:

  • 失敗目前對我來說會連結到「考砸」
  • 失敗是來自於他人給你的壓力,但如果周圍所有的人如果也不再在意時,也就不存在失敗一說

 

2、「有品質的失敗」存在嗎?失敗的意義是什麼?

學校方觀點:

  • 失敗其實是距離你最終目標的差距
  • 我們量化這個差距。假設差距是一百步,只要往前努力一百步,你也就到了
  • 這是一種心態的轉換,也是我認為的「有品質的失敗」

專家方觀點:

  • 進入社會後,遇到的困難是沒有範圍的,這才是困難的開始
  • 出社會出錯的經驗不是完全的失敗
  • 以創業來說,失敗是幫你排除通往成功核心的某一雜道
  • 失敗真的會讓你離成功更近

家長方觀點:

  • 只要朝著自己想走的道路就可以了

 


二、個人觀點論失敗

1、失敗可以被計畫嗎?

家長方觀點:

  • 在失敗的過程中,你要不停去思考現在的生活是不是自己要過的人生
  • 記得要不停督促自己成長及進步

 

2、如何衡量失敗?

專家方觀點:

  • 創業圈都在計畫成功,失敗要事後分析,以增加準確率
  • 創業無法衡量失敗,因為每個人都要全力以赴才會成功

學校方觀點:

  • 小三學生說自己是個失敗的人,因為九九乘法表的9背不出來
  • 老師可以協助學生計畫一場有意義的失敗,讓學生從失敗中學習東西
  •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跳出失敗的方法

 


三、社會觀點論失敗

1、你的世代如何看待失敗?

家長方觀點:

  • 我是五年級生
  • 見面時會問 學歷、工作、婚姻、小孩、小孩成績等

學生方觀點:

  • 學校中大家不太看重成績,因此沒有甚麼失敗的感覺
  • 將失敗的情緒埋在心中,成為成長的肥料,但不會和其他人分享(包括家長)

學校方觀點:

  • 我是七年級生
  • 婚姻狀況、有無小孩、小孩是男生或女生、另一半的工作/月薪、小孩就讀甚麼學校等
  • 不要讓自己那麼容易被別人評價,也不要太容易去買單別人對你的評價

觀眾觀點:

  • 我是大學生
  • 報告寫不出來就算失敗
  • 失敗是心理上的東西,是否失敗跟自己的認同有關
  • 我們是厭世代,會把失敗認定為生活態度,心態上就是認同失敗

 

2、學校是否有辦法友善失敗、鼓勵失敗呢?

專家方觀點:

  • 失敗是自尊心延伸的副產品
  • 在熟悉的人面前失敗,會因為之後還要見面而覺得尷尬
  • 應在陌生的環境中練習失敗

學校方觀點:

  • 差不多3、4年級時,學生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會開始被比較
  •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接受失敗是因為身旁的人的反應
  • 可以設計課程,讓所有人一起嘗試、體會失敗、讓學生擁有感同身受的感覺以及同理心
  • 每個人都會擁有失敗的經驗,因此,同理心是很重要的

家長方觀點:

  • 營造友善失敗的環境,最重要的是家庭
  • 學校、公司、社會並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只有家庭是可以控制的,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去尊重小孩、讓他們有信心

後話

對"鼓勵失敗"來說,環境很重要。現階段的台灣,不像是容許失敗的生態系統,而像羅馬競技場,失敗即代表死亡。

每個人都知道,成功是靠失敗累積的,要經歷失敗後才會成長,但社會為甚麼會變得不容許失敗呢?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