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科學方法和數字發現事情背後的邏輯」是資料科學家所創造的價值。
對許多人來說,「資料科學家」是份神秘的職業,好像需要很會寫程式或數學很強,但其實不完全是如此;楊立偉(Bryan)是在此領域已有超過七年經驗的專家,他笑著解釋,分析、整理與清理資料,是他們主要的工作內容,而服務的對象通常是公司內部各部門需要資料的人,像是業務、行銷或產品,有些也會直接面對產品使用者或是企業客戶。
好奇心、數字敏感力、自我學習能力,這三者是Bryan認為最好這份工作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因為這份工作是需要一直更新、充實自己,而不是日復一日都做一樣的事情。
他推薦對此領域有興趣的人閱讀《資料科學的商業運用》這本書,也可以找尋商務分析、專案管理、雲端服務類別的書來充實自己。
回顧當初為何會踏入這個領域,Bryan說其實就是個很單純的想法:「覺得能透過資料研究人類世界很酷」,而持續到了現在;雖然自己的大學科系與現在工作並不是直接相關,不過因為有統計背景,在研究所就開始處理、分析資料,學習所需的軟體技能與知識。他認為,學歷只有培養基本能力,技術方面能力得靠不斷更新,因此「自學能力」非常重要。
會給對此領域有興趣的學生什麼建議呢?
練習找到數字來證實自己的想法,避免單純用感覺「想事情」。
在訪談過程中,Bryan提到,如何把你的天賦熱情放在一個可以發揮價值的地方,這是需要多嘗試與思考的,因此會想對老師們說:
不要害怕讓學生犯錯,這些過程,都能成為他們成長的養分。
撰文者:Lily,接棒啟蒙計畫實習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