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通常不是當下發生,但兩三年後回頭看,會發現當時那些幫助確實改變了孩子的人生!」

在家扶中心擔任社工師已達五年之久的趙耘萱,跟我們分享這麼多年支持他繼續在社工領域堅持下去的動力。

耘萱談到「社會工作者」,是站在第一線維護失學孩子、資源匱乏的家庭等社會弱勢的一道安全網。比起給予,更是一種協助他們再站起來的支柱;比起一份職業,更是「以生命影響生命」,期待看見改變發生的那一刻!

「社工員的故事」由社工實務課程相關的大學教授所撰寫的一本書,耘萱推薦給對於這領域有興趣的學生閱讀,希望從中得到更貼近「真實」社工師面對到的課題及心路歷程。

:『是社工,不是志工』

一般大眾對於「社工」的誤解是認為社會工作是一項慈善事業,沒有固定收入,更不需要專業技能。 事實上,社工師從一開始對於個案的評估,就是建立在許多社會學心理學人類發展行為等基礎知識上,評估後用自身專業,規劃專案及媒合個案家庭與社會資源,並長期協助、追蹤,這一切的實務作業都倚賴理論的輔佐

而當今社會問題複雜化,許多困難並非單一面向就能解決,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可能長達十幾年。但正因為長時間的相處及陪伴,當最後看到個案的成長及改變時,社工師卻也能得到更多的感動。


回想起剛進入職場工作時,耘萱也和大多數初入社會的新鮮人一樣,並不確定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是不是能夠長久堅持下去? 然而,在與個案接觸的過程中,漸漸地,耘萱找到了讓自己想要前進的動力。受助孩子一句

「家裏什麼都沒有,就是不缺愛」

讓他一直牢記在心,不僅從中得到工作上的成就感,更成為那束讓她繼續燃燒的火苗。

以自身經歷,她想藉此鼓勵學生多去嘗試。對於這個領域有熱情的學生,可能還不確定這是否為未來志向,那就趁著青春歲月,多去找感興趣的議題、族群,跟著專家學習,在實戰經驗中,確立自己的目標。


最後,耘萱想和社會大眾呼籲,雖然作為關懷社會的最前線,但是社工沒有公權力,無法肩負所有人的期待及解決所有問題。 希望社會善意能夠互相幫助,透過社工集結各項資源再分送給能夠協助的公家單位,共同做好安全網的維護,一起幫助社會上每一個被忽略角落。

撰文者:林師廷,接棒啟蒙實習生

 

職場嘻遊記

每周10分鐘的時間,一系列的專業者的成長故事。讓您輕鬆了解各職業領域內容與成長方式,反思教育與學習的意義,得到新體會。

收聽廣播: 2/1, 2/8, 2/15, 2/22 週五8:05 (教育行動家 下) 前10分鐘

官網收聽: https://bit.ly/2QsTl3F

iOS app收聽: https://bit.ly/2zzMYSm

Android app收聽: https://bit.ly/2TW8hGv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