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有過網路購物的經驗吧?還記得你第一次使用線上購物時,是如何搞懂線上結帳的流程嗎?圖一正是現在網路商店在結帳頁面最常使用的說明方式,將複雜的結帳流程簡化成圖像及搭配文字,讓新手也能快速搞懂結帳的流程,這便是所謂的「資訊圖像化」,而本文就要來談,關於資訊圖像化的介紹與方法。

12

(圖一:圖片來源於網路)

圖像,可以使資訊被快速理解,也不會被輕易略過。

在談資訊圖像化以前,很多人會有個疑問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將資訊圖像化?想想看,就以上述提及的結帳流程為例,一整頁密密麻麻的文字,與幾張圖片搭配說明,哪個需要的理解時間比較久呢?一般而言,人通常第一眼注意到的都是圖片,再來才是文字,所以若是我們能夠將龐大的資訊量整理成簡單易懂的圖,那就可以省去非常多理解文字的時間。
那圖解資訊又有什麼功能呢?一張好的圖,可以快速的傳達訊息,也可以讓繁雜的文字資訊用簡單的圖片解釋,讓人快速理解,或者是像路上的交通號誌,限速、小心落石等警告標示都是為了讓駕駛能夠一眼就得知路況資訊,不會略過重要訊息。
其實,所有的功能都是為了要讓訊息都夠不會被輕易略過,「快速」是很重要的一點。

1280px-A_9_AS_Triptis,_Westseite_(2009)

(德國道路:交通圖像可以超越語言限制)

製圖前:主題與訊息分類同時進行,讀者也很重要

當我們要製圖前,首先要進行的是主題設定,以及訊息該如何分類。
假設以「全球咖啡銷售變化量」為主題,若是你要以「時間」來分類訊息的話,你就要去蒐集某個或是某幾個地區過去幾年的資料;若以「地區」來分類的話,那麼你要蒐集的,就是不同地區比如台灣、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區的咖啡銷售量資訊。
主題設定跟訊息分類必須同時進行,避免只有設定主題時,你只說你想說的,反而使得整張圖變得不客觀,容易失去說服力,或是只有設定訊息分類時,容易在大量的資訊當中,失去你原本要說的主題。
你的讀者是誰也很重要,你的讀者是誰決定了你這張圖該以哪個部分為主角,比如以下面那兩張圖為例,你知道哪張是給考生看的?哪張是給負責籌辦考試的人看的嗎?當然,左邊的是給籌辦人員看的,因為他們在乎的,是每個月要辦哪幾場考試,所以以月份分類訊息對他們而言最能快速理解。右邊則是給考生看的,相信大家要去報名考試時,最關心的就是「我要考的考試在哪幾個月有舉辦」對吧?所以以考試級別分類訊息,對考生而言是最方便理解的方式,大家不妨想想看,如果這兩張圖對調了,籌辦人員跟考生在理解訊息上,會發生什麼事呢?

123.png

(如果你是考生,你會喜歡哪張圖?)

因此,在製圖前的前置準備上,要注意的是主題與訊息分類要同時進行,當然你的讀者也會影響你的訊息該如何分類。

製圖中:圖解要能快速且正確的傳達訊息

一開始我們就提到,圖解的功能為了要將資訊整理成簡單易懂的圖示,因為人往往第一眼會先注意到圖像,再來才是文字。所以如果你的圖沒有辦法讓人第一眼就能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時,那等於你的圖就失去了他應該有的功能。
而製圖能使用的工具非常多,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圓餅圖、長條圖等,或是使用圖片與插圖來表達資訊,然而我們究竟要在什麼時候使用什麼樣的工具呢?其實只要把握一句話就可以了。
製圖要依「目的」去做選擇,而非個人喜好。
圖片的使用時機在於你想要讓對方有真實的感受,像是菜單或宣傳DM上的料理照片是為了讓消費者感受到食物的美味;而插圖的使用則是為了要消除不必要的訊息,若是使用照片的話讀者可能會被照片中多餘的訊息給誤導了,造成誤會。
以下也簡單列出我們所熟知的四種圖表的使用時機,根據不同的比較訊息使用適合的圖表,也是為了讓人能夠一眼就直覺的接受訊息,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讓資訊可以快速且正確地被傳遞。

  • 圓餅圖:傳達「佔全體的比例」
  • 百分比長條圖:傳達「比例的不同」
  • 折線圖:傳達「時間軸的趨勢」
  • 長條圖:傳達「數據差異」
  • 數據一覽表:傳達「具體數據」

製圖後:圖解最後的檢視,要站在讀者立場

當我們經歷了蒐集資訊、訊息分類,最後使用了合理的圖表或是呈現方式,完成了我們想要的圖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是「我們想要的圖解」,而不是「讀者想要的圖解」,在製圖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就是我們太主觀了,可能覺得資訊量已經足夠了,或是步驟夠明確了,然而有可能會讓讀者看完後覺得,是不是少了什麼步驟,為什麼從第二步可以跳到第三步,是不是漏看了什麼,相信大家在看說明書的時候偶爾會有這種感覺。所以當完成製圖之後,尋求客觀的檢視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部分要檢視的是「讀者是否能直覺的接受你要表達的訊息」。我們在第一點提到的,要設定你的讀者是誰,再根據你的讀者去做訊息分類,但往往在製圖中我們會因為想表達的資訊量太多,不小心讓最核心的部分變得不明確,因此完成製圖後,讀者就不能直接從你的圖裡面得到你最想表達的東西,他可能可以看到很多項資訊,但他不知道哪個是與他相關的,也不知道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所以最後的成品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你的讀者能不能第一時間直覺的得到你想要表達的東西。
第三個部分,要讓你的圖吸引人,不會被略過,最重要的就是閱讀的溶液性,所以可以善用一些技巧,比如圖片搭配文字、善用箭頭,或是如果有文字的話可以調整格式,讓整體的閱讀性更好。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圖需要分兩步驟才能了解,比如在地圖上編號,讀者必須去對照號碼才知道地名的話,這樣就不能算一個成功的圖,因為前面都有提到,讀者要直覺的接受到訊息,如果還要分兩步驟,那就不直覺了,反而還要用腦袋去記編號跟地名的搭配,所以盡量讓圖一步驟就能了解。

圖解資訊,是快速接收訊息的時代下的產物

大家有想過,為什麼會發展出將資訊圖像化的這個技能嗎?
微軟推出了一系列的office軟體,包含處理文字的word、簡報功能的ptt、表格工具的excel,讓訊息的處理越來越容易,大家不用再從厚厚的紙中找尋自己想要的訊息,這些工具都是讓訊息往「快速理解」的方式進化。而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已經非常習慣快速接收訊息,像是Facebook與Instagram的出現,都造成了我們對訊息即使滿足的依賴,大多數人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在冗長的文字上頭,會忽略掉那些需要花大量時間理解的訊息。
所以資訊圖解的技能就是要讓資訊可以即時的傳遞給讀者,不會讓這些資訊被略過,而讀者不用花太多心思太多時間就可以接收到你想要表達的東西,資訊圖解算是時代下的產物,當時代已經演變成你不能花太多時間去說明的時候,快速且直覺的表達你要的東西就變成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能了。

zoom_big_49138

(本文整理自《一看就懂的高效圖解溝通術:Information Design》)

撰文者:接棒啟蒙實習生 江芷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