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要合作?

■ 專業代表:沈家慶,接棒啟蒙計劃 創辦人

若不合作,風險很大

  • 個人不合作,你會過得很痛苦。
  • 組織不合作,效率低會被淘汰。
  • 社會不合作,會失去競爭優勢。

■ 家長代表:溫慕垚,seesaw創宇數位 執行長

  • 合作不是天性,一定要有共同目的,才能進行。
  • 合作有兩種。同質合作,是要擴大規模。異質合作,是需要進行互補。
  • 合作不是對等的,一定有主從關係,要能夠下決定。

■ 老師代表:宋怡慧,丹鳳高中 主任

  • 在中學最需要的就是去體現團隊的意義,個人可能都要有任務,大家都做好的時候,就可以創造共同成就。
  • 不管從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或者是提問教學法,合作分組學習等等,強調的是一種素養教學。這是新課綱裡面的重要面向,未來孩子們的人際關係,是要團隊合作的。
  • 老師設計課程,要讓孩子們在做中學裡面體會到,每一個人都有優缺點。要發揮優點,然後透過合作,去補自己的不足,就是未來在學校教學裡面非常重視的一個部分。

 

二、如何去合作?

合作的型態

■ 專業代表:沈家慶,接棒啟蒙計劃 創辦人

1. 非營利組織,是比較理想型的合作,沒有錢沒有利益,但要有認同願景跟好的氣氛,不然人就走了。要找到個人目標跟組織目標的均衡點。

2. 社會化的合作,自己個人要累積自己擅長的能力,然後要找到自己能夠融入組織文化的方式。

  • 沒有人天生就會合作的,重點是能不能有一套合理的規則,讓大家方便學習如何合作。
  • 現代企業組織已經有很多有效方式,可以讓大家順利學習跟他人合作。
  • 我們到學校辦活動,其實也是參考許多有效模式,設計成工作坊,讓學生們體驗有效的合作模式。

■ 家長代表:溫慕垚,seesaw創宇數位 執行長

  • 非營利組織沒有利益共同點,所以確實合作更為困難。
  • 合作要順利長久,要有共同目的,同時也要顧到每個人的動機。
  • 合作一定要有領導,沒有辦法決定共識,沒有辦法決策的話,一定會失敗。
  • 慢慢累積合作經驗之後,就會成為組織的文化。
  • 小女兒每次分組討論都很困擾,因為她做的很多,但很開心。這代表合作每個人的付出一定有多有少的。
  • 大女兒加入社團,要去做很多沒人想做的事情,但這就是合作的另一個重要點,就是要藉由共同做事,去辨識誰是適合合作的對象。
  • 台灣企業併購國外企業,成功的很少。因為我們不太了解他們的文化跟習慣,產生很大的風險。

■ 老師代表:宋怡慧,丹鳳高中 主任

  • 人是群居的動物,一定要社會化。青少年原本唯我獨尊,要經歷這個過程,是很有挑戰的。
  • 學校帶領這個過程,要有技巧,要深度討論跟實作體驗,去學習跟他人相處合作,這個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因為之後可能就沒辦法像是學校般的環境。

 

■ 學生代表:盧汶鈞,華興中學 同學

  • 台灣的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還要長,同儕師長的影響很大。
  • 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跟組織的妥協點去社會化。在學校,跟校風跟班級風氣很有關係。
  • 確實要有好的領導,合作才能順利進行。討論報告都可以吵不完。

 

三、合作難在哪裡?

■ 專業代表:沈家慶,接棒啟蒙計劃 創辦人

  • 合作難,因為要找到個人目標跟組織目標之前的均衡點很難。偏那一邊都不太好。但要是做得好,可以兼顧,那就會變成很棒的組織。像是Google,兼具個人動機,也有組織良好文化共識。擁有有高度創造力與執行力。
  • 合作難,是因為要形成好的文化很難。文化就是組織的每一個決定累積而成的。要長久經營才能形成。但要毀滅卻可以很快。
  • 合作難,因為人與人相處要融洽要互相尊重,也很難。有了上下階級,老闆要能夠去尊重員工,也有難度。這不是效率,而是讓大家可以順利相處。
  • 要如何引起學生動機? 沒有捷徑。只能提供他們探索的時間與環境。因為人有機會去探索,自己為自己下決定,他才會為這個決定負責。
  • 然後才會慢慢地找到自己的方向。當這個方向確定了之後,後續一切就會更為順利。

■ 家長代表:溫慕垚,seesaw創宇數位 執行長

  • 現在有網路,其實學生知道的可能更多。所以我們不能把自己當長輩,要讓孩子們有機會去探索。
  • 女兒去技職實習,選了汽修。她因為這個經驗,知道汽修的辛苦,另外也知道了自己的方向,之後念書就更清楚自己的動機了。

■ 老師代表:宋怡慧,丹鳳高中 主任

  • 要突破困難,我們要明確的理解為什麼要合作。新課綱重視探索實作,本來就要跨科跨領域。這是全世界在教育的重要趨勢。
  • 要有團隊能夠示範合作的好方式,我自己做一個跨校的閱讀團隊。成員來自各領域。但我們有清楚的共同目標。就是讓閱讀這件事情,不要被切斷,而是要貫穿在整個12年的教育過程當中的。
  • 要如何引起學生動機? 第一要讓學生能夠信任你,第二是你要成為學生們的朋友,能同理他們真實的感受。

■ 學生代表:盧汶鈞,華興中學 同學

  • 在學校,我不懂課綱,但我在學校的感受是,課綱改了,但校長跟老師們其實沒有太多改變,我們面臨的環境其實就沒有變。
  • 我覺得,如果去限制學生探索,不讓他們嘗試犯錯,就限制了他們未來的能力成長。只是去背考試的知識,其實讓我們很沒有競爭力。
  • 要給予思辨的機會,才可能有這個能力。我很多同學,其實都沒有思辨的能力,其實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機會去思辨。

 

四、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合作?

■ 專業代表:沈家慶,接棒啟蒙計劃 創辦人

教育中要培養合作的重要影響因素

  • 同班同學制妨礙練習合作。長期同班,不利於練習與陌生同學合作。
  • 考試至上妨礙合作。考試作為評量價值主要方式,不利於合作。
  • 要提供探索的時間跟環境。探索要發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是上大學才開始。

■ 家長代表:溫慕垚,seesaw創宇數位 執行長

  • 家長不是阻力,真正的阻力是制度。台灣之前的教育改革,方向過度參考美國的菁英教育,這樣的制度改革,其實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
  • 學校教育的大問題,就是與社會脫節。當學校在做專才,通才,菁英的時候,社會上,企業需要的其實是一顆顆穩定的螺絲釘。學生們確實畢業的時候,沒有能力也不知道企業需要的是甚麼

 

■ 老師代表:宋怡慧,丹鳳高中 主任

  • 學生要自己去規劃自己的課表,這是學校想要努力的方向。而老師擔心的其實是家長們的反應。能不能理解跟支持學生們去探索不同的課程。
  • 學習歷程的平台若能夠順利發展的話,應可以改善考試至上的狀況。

■ 學生代表:盧汶鈞,華興中學 同學

  • 制度真的限制了很多,我們應該要給學生們足夠時間去探索去嘗試,但很多老師,沒辦法還是要去趕進度。
  • 要培養合作,一定要是學生們自願,不然會擺爛。
  • 很希望學生可以跟老師們合作,一起去準備課程的內容,注意到知識未來的實用性。
  • 很多同學其實很聰明,把他們侷限在考試之中,真的很浪費他們的天賦,應該讓他們更多地去發展興趣方向的能力。

 


教育四方匯

精彩思辨論壇。在主題思辨中,匯集老師,家長,學生,專業四方觀點,拓展參與者視野。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請訂閱接棒啟蒙 

訂閱2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