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播放清單:

林上能是一位諮商心理師。這是一個深奧的領域,在台灣也逐漸被人重視。心理諮商的價值,在於深度探索並澄清內在想法、感受後,解開人與人關係的心結,有勇氣面對生活的挑戰回想自己的工作經驗,他想起一個辛苦的家庭:父母擁有高社經地位,雖有滿滿的愛但卻不知怎麼跟孩子相處,以致於孩子壓力過大產生複雜的身心症狀,漸漸地也拒學了。在經多次個別與家庭諮商後,逐漸解開家庭成員彼此的心結,孩子的就學適應狀況也才好轉。

對於從事心理諮商的出發點,林上能說:

「我們不能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好奇心與優越感而做這份工作,而是懷抱有一種純然地對人的關懷與接納,陪伴遇到挫折與困難的生命前行;即使過程中會遇到挑戰,固然會害怕、無助,但仍然要有勇氣去面對它。」

要從事這份工作,他認為除了對於人的行為與內在狀態有探究的求知慾,對於人際互動中的語言、非語言訊息要有一定的敏感度,並有充足的專業知識作為支持,因為這是一份與人內在深度互動甚至是調整改變的工作,因此要求門檻相對高,這也是為何心理諮商的入門基本門檻是碩士畢業,含一年的全職實習,才能報考國家高考諮商心理師證照,且須依醫事人員的規定每六年要修滿指定的學份項目以更新執業執照。

值得一提的是,諮商心理師受《心理師法》的規範,屬衛生福利部所管轄,若非考取國家高考諮商心理師證照並且有執業登記者,依法不得從事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相關業務的。坊間有許多非諮商心理師所帶領的心靈成長課程,是否確如其宣稱之效果,或實質上能為生活帶來的正向改變與影響,亦有得商榷。因此民眾在選擇相關課程或服務時不妨多方評估與參考,或可洽各縣市諮商心理師公會諮詢。

若要持續有活動投注在心理諮商工作,他則提到,需要能有清楚的「心理界限」,能夠同理與瞭解當事人眼中的世界,但也要能適度地客觀抽離來評估。比如說對一個因多重因素而有反社會行為的當事人,我們可以理解何以他有這樣的行為產生,但不須認同其行為;再如,遇到沉重議題的個案,我們可以理解他的痛與苦,並與他討論如何因應,但不須承擔他的苦與困境,我還是我,可以在工作之餘擁有自己的生活,但這對諮商心理師來說是很不容易但也是很必要的學習與歷鍊。

若想要了解這個領域,他推薦幾本好書:《心理諮商師:拉開診療室的布簾,窺見心的療癒面貌》,;或是《壞掉的大人,受傷的孩子》

在學生時代,林上能就因為自己在人際上遇到的困難而主動求助輔導活動課時溫暖的輔導老師,感受到了諮商在自己身上的影響;高中時陪伴為情緒所苦的同學過程中,瞭解到助人的價值與使命感,雖然也經歷了與家人期許不同的掙扎,但最終仍進入心理諮商學系,走上了諮商心理師的道路。回想自己一路走來,他深感自己當年的生命經驗幫助自己找到方向,是非常值得感恩的。

進入到大學學習以後,他說:

「從教授的示範,真實近距離看到諮商的進行,也看到人們在話語流轉、溝通、思考而逐漸轉變,對自己有震撼性的影響!」

心理諮商相關科系多會期待學生們都要有受助經驗,因此在大學時他也有優秀的諮商心理師陪伴他們成長。再加上該系有紮實的諮商實習課程,在教授的督導下大量實作提升基礎諮商能力。

然而在學習心理諮商的過程中,其實會遭逢許多的困難與自我懷疑。林上能說:

「態度也是影響我成長的關鍵因素,我們都需要學著願意去嘗試錯誤,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願意不斷進行修正再出發。」

他給對於心理諮商領域有興趣的學生們的建議是:「先好好地瞭解自己」。比較容易的方式是回想、整理自己的成長過程,回顧自己為何成為現在的樣子,自己有什麼特色跟優勢。若覺得困難,也可以參考幾本好書的內容來反思,像是近年很熱門的《被討厭的勇氣》也可以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與己生命經驗的呼應與提醒為何,同時也是為自己做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審查資料的  準備。

最後他想對老師與家長說的是:「其實孩子們要面對的環境與未來遠比我們成長時來得複雜與多變,我們應多尊重孩子們的選擇,多聽聽他們的想法,給予機會讓他們去探索、嘗試各種可能性,不要讓彼此都太過害怕犯錯而錯失了成長的機會 。」

撰文者:Ryan,接棒啟蒙計畫創辦人

 

影片列表: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