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像中的軟體業是什麼樣的?
是整天在電腦面前埋頭苦幹沒有休閒生活?
是台灣經濟的命脈人才?
是年終及入股的分紅讓人稱羨?
如果你對軟體業有興趣,那一定要來跟我一同窺探藏在軟體叢林裡的這個人物-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林裕丞(Yves Lin)。
約訪當天,小編站在約定地點等待總經理的出現,當我看見他時,他並非我所想像穿著一套黑色西裝、手拿公事包,另一手持著手機在講公事,而是,帶著一個黑框黃邊的眼鏡,穿著黑色的T-shirt,上頭印的是『Agile』,意思是敏捷,敏捷是一種軟體開發的方法,卡其色的短褲,咖啡色的帆船懶人鞋,揮動他的右手,親切的向我說「嗨!你好,我是Yves。」,感受不出總經理的衣架子,反而像是隔壁家的哥哥看到我一樣。
在大學時期身為電機系背景的學生,學過程式語言,也對於系統有基本的知識,便受到好友的邀請到新加坡的公司合夥,但剛入行的他,專業能力上並非直接相管科系,他也向我坦言大學所學大約只有5%有運用在工作上,剛開始的工作是工程師兼顧客服務,經歷為期三年的洗禮,培養出知識及實務的專業能力,讓他更加了解對於顧客的需求及熟悉系統上的運用,這項經驗讓他往後的成長快速,共七年的工程師歷練,在 2009年被指派為總經理,如今已有十二年的資歷。
身為一名軟體業的總經理,剛起步時,第一必須具備的能力是:了解系統架構和程式運作的邏輯,第二:電腦上的運用及軟體開發基礎能力,第三:溝通能力,必須釐清客戶的需求及與其他工程師討論工作相關內容,他告訴我一個秘密:若一個好的工程師是可以精通各個程式語言的,因為每個程式的邏輯相似,若能了解其背後原理,並且融會貫通,便能相通,語言轉換之後就是時間及熟練度的問題了,換而言之,若能融會貫通,不論是哪個程式語言,上手的速度會大幅提升,只需多加練習便會熟悉很多,第四:持續學習管理相關的技能,在閒暇時間讀溝通、解決問題等相關書籍。
猜猜看團隊平均年齡是多少?團隊裡的工程師都很年經,平均年齡二十七歲!平日早晨會開站立會議(據說這樣開會效率會提升許多),討論今天要做什麼、遇到什麼問題需要幫忙,開放式的會議,氣氛也不那麼的嚴肅,小組中沒有組長,每個人自主負責,向團隊夥伴承諾自己需執行的事項,並完成,軟體開發的模式是以一個團體運作的方式,五個人是一個團隊,而寫程式為一人寫一人看,找出疏漏或是給予建議。
周休二日,上班時間從早上十點進入公司,下午六點下班,聽起來像是上班族對吧?軟體工程師也是這樣的時間,有周休二日,上班時間分為尖峰跟離峰,尖峰是一天十小時、離峰是一天六至八小時,並非每天都加班到爆肝,但是也會有突發狀況、產品急需上架時會需要加班,但也會因應各公司的狀況及產業變化而有所不同,這點須特別注意;管理職和非管理職的上下班時間差不多,都是彈性上下班,大部分人的工作時間是十一點到七點左右。
另外,優秀的工程師可是會在下班後仍花兩至三小時自行練習、學習,可見要成為優秀的工程師需要花更多時間練習、專研;實事求是,做事很實際,是他們個性的寫照,也經常也會透過思辨互找對方的漏洞,他們的工作需要高度專注力、判邏輯能力,學習也是一輩子的事情,新的技術也會不斷推出,故公司也會有外部訓練課程、年會,透過資訊交流,吸收新的知識內容與經驗。
職業工作內容:
1.協調溝通,對上股東,對下為部門經理(8個部門)
2.檢視整體營運情況,找出營運瓶頸
3.與客戶溝通
4.看報表並且研究
5.討論未來方向與願景
當我問他你有多喜歡這份工作的時候,露出很滿足的微笑,並且說:你會擁有伙伴,不是一個人打仗,大家一起學習新的知識、資訊,看到團隊的成長、事情獲得解決,有人使用自己家的產品,不僅能賺錢,還能給社會大眾帶來快樂,雖然會遇到團隊有時無法協力運作、部門間溝通不順利,因為資訊上的溝通不可能100%的接收,會有落差或是錯誤,但其他事情所帶來的成就感足以讓他對抗這些困難。
若想走軟體工程則資訊工程學系為背景較佳,但現今軟體業不僅需資訊相關背景的學生,開發一個軟體、軟件,還需其他學系的人才,一起製作、營運;在這裡,需要妳的熱情、精確的思考能力,薪資也依據能力增長,剛畢業的工程師可能四到六萬的薪水,若資歷已達五到十年,則會有年薪百萬!甚至更加卓越的能力會讓提升到兩至三百萬,而國內外的薪資差異高,尤其注重能力,專案或產品經驗須不斷的突破,若有10年的工作經驗,卻沒有持續的精進,年資高不會讓薪資有明顯的成長。
1 則迴響